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8日报道,新加坡越来越多中药进口商“工贸结合”,转成为中药生产厂家。目前市面上所售卖的中成药中,有两成是新加坡制造,达2000多种。
新加坡中国医药保健品商会会长李长沙说,先辈不辞劳苦,披荆斩棘,使传统中药能在东南亚落地生根,新加坡还维持了相当长久的中药集散区域中心地位。
他说,但随着时代变迁,直接贸易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新加坡转口贸易的重要性逐渐削弱。不少中药进口商也开始进行中药生产,并朝向取得GMP(优良药品生产规范)证书的目标迈进。
在现有30几家中药制药厂商中,约有10家获得GMP的资格。对此,他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我希望这些中药生产商能抓紧政府提供‘新加坡品牌’的客观环境,把新加坡生产的中药推向宽阔的国际舞台,让先辈艰辛开创的中药事业,能继续像朝阳般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原做中药进口生意的全连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就是从2001年起在新加坡制药,如今已生产超过百种中药,其中过半获新加坡中医师采用。
公司总裁王邦炮(56岁)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从成功代理近视眼治疗仪器之后,进入中医药市场。
他说:“代理中国中成药的生意做了几年,感觉发展的空间不大。朱文骏加盟公司后,我们开始动自己制药的脑筋。这几年公司生产了上百种中药,每年有上百万元的营业额,成绩还算让人满意。”
在中国南京中医药学院硕士毕业和任教多年的朱文骏(46岁),1994年移民新加坡,他在一家台湾人开办的制药厂工作了7年后,转到全连医药保健公司工作。
他说:“因为气候关系,从中国进口的中成药不一定适合新加坡人,而且不能控制质量。用适合本地人的处方,来生产适合本地人服用的中成药,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朱文骏说,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患风湿病的人不少。加上生活条件好,经常吃大鱼大肉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因此容易患上富贵病如痛风、心血管病、糖尿病。他们生产的药是专为这几个新加坡常见病特别处方,所以特别见效。
王邦炮说:“药品只要安全、见效,就有市场,就受到消费者欢迎。”
全连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正在申请GMP证书。王邦炮希望申请到这个资格后,药厂能够有更大的发展。
商会会长李长沙说,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出口新加坡为制中药用的“提取物”金额,从前年的495万元增加到去年的576万元,增幅达16.4%,这是新加坡生产中成药的最明显例证。
其他如中药材、保健品的进口都分别增加了23.4%和29.7%,唯独中成药进口减少1.4%,这显然受到新加坡自己生产中成药的影响。
他同时指出,在有关当局的把关下,市面上流通的中成药,无论是新加坡生产或进口,都是安全可靠,这正是“新加坡品牌”的亮点。
商会将在20日举行第14届执委就职仪式,中国驻新大使张小康和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郑民川将出席。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