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
时间:2007-08-16
浏览数:(559)
关键词:
 一、植物区系
  保护区共计有维管束植物200科、843属、2033种,分别占湖北总科数的86.31%,总属数的58.13%,总种数的33.54%,分别占全国总科数的58.92%,总属数的26.56%,总种数的7.30%。其中蕨类植物30科,59属,132种,占湖北蕨类植物总科数的71. 4%、总属数的56.7%、总种数的32.8%;裸子植物8科,22属,28种,占湖北裸子植物总科数的88.9%、总属数的71.0%、总种数的28.0%;被子植物162科,762属,1873种,占湖北被子植物总科数的84.4%、总属数的57.6%、总种数的33.7%。占湖北省种子植物总数的33.54%,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63%。
  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有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共33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8种,即银杏(Ginkgo biloba)、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moriniana),其中水杉为世界上仅有的原始种群分布区。二级保护植物25种,即金毛狗(Cibotiun barometz)、蓖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大果青杄(Piceaneoveitchii)、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榧树(Torreya grandis)、野大豆 (Glycine soja)、台湾杉(Taiwania flousiana)、连香树(Gercidiphyllum japonicum)、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闽楠(Phoebe bournei)、楠木(Phoebe zhennan)、花榈木(Ormosia henryi)、红豆树(Ormosia hosiei)、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凹叶厚朴(Magnolia biloba)、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红毛椿(Toona ciliate var.Pubescens)、金荞麦(Fagopyrum cyrmosum)、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川黄檗(Phellodendron chinense)、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保护区资源植物极为丰富,按用途可分为27大类,所含物种较多的类别有:淀粉资源植物(102种)、饲用资源植物(60种)、蜜源资源植物(293种)、中草药资源植物(1361种)、农药资源植物(38种)、有毒资源植物(195种)、木材资源植物(48种)、纤维资源植物(120种)、鞣料资源植物(86种)、香料资源植物(105种)、工业油脂资源(160种)、绿肥资源植物(46种)和野生花卉资源植物(115种)。
  1、蕨类植物资源
  保护区蕨类植物30科、59属、132种,科、属、种数分别达全省的74.1%、56.7%和32.8%,科、属数占全国的44.8%和25.99%。
  20种以上的大科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10属27种,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4属24种,连同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9属9种和蹄盖蕨科(Athyrinceae)4属7种,4科合计27属67种,占属数的45.7%和种数的50.76%,可见4科在本区肯有明显的优势地位。
  蕨类植物区系是以亚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一定数量热带成分的存在,则反应了本区系蕨类植物成分的多样性及与热带植物区系的亲缘生。
  保护区蕨类植物为10个分布区类型,主要集中在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4个类型。其中热带性属有38属,以铁角蕨属(Asplenium)9种、耳蕨属(Polystichum)9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6种、瓦韦属(Lepisorus)6种等为主要代表。
  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资源主要用于化工原料、编织原料、食用资源、饲料和绿肥资源、农药类植物资源和指示类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保护区有我国蕨类特有种如披针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christensenii)等。珍稀濒危种类,如蚌壳蕨科的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种子植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共170科、784属、1901种(包括种下分类群),其中裸子植物8科22属28种;被子植物162科、762属、1873种,分别占湖北总科数的70.5%、总属数的54.1%、总种数的31.4%。
  (1)科的统计分析:保护区单种科共23科,其中有不少是古老孑遗类型,为本区系原始和古老性的重要标志如珙桐科(Nyssaceae),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领春木科(Eupteleaceae),银杏科(Ginkgoaceae),杜仲科(Eucommiaceae)。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透骨草科(Phrymaceae),等。含2~10种的科,本区有97个,其中有柏科(Cupressacea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三白草科(Saururaceae),商陆科(Phytolaccaceae)等。含11~20种的中等科有25个,其中有木兰科(Magnoliaceae),防已科(Menisperm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堇菜科(Violaceae)等。含21~50种较大科有18种,其中有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蓼科(Polygon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壳斗科(Fag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等,含50种以上的大科有7种,即菊科(Compositae),樟科(Lauraceae),蔷薇科(Rosaceae),毛莨科(Ranunculaceae),唇形科(Ladiatae)和禾本科(Gramineae)。
  亚洲特有科在该区系上占十分重要地位,这些科多为古老孑遗的类型,表现该区系具有较强的原始性质。
  (2)属的统计分析:保护区种子植物单种属413,寡种属360,中等属10,较大属3,无特大属。有不少种是古老孤立的原始类型。如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等。保护区种子植物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泛热带分布属约有125属,占保护区植物区系总属数的15.94%。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类型有26属,占全属的3.32%。旧世界热带分布类型共有30属,占总属数的3.38%。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类型共28属,占总属数的3.57%。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类型在该区有26属,占该区总属数的3.32%。热带亚洲分布共62属,占该区总属数的7.91%。北温带分布类型共151属,占总属数的19.26%。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类型在本区有58属,占总属数的7.39%,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本区有53属,占总属数6.76%,温带亚洲分布,本区有10属,占总属数的1.28%。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本区有13属,占总属数的1.66%,中亚分布,本区有两属,占总属数的0.26%。东亚分布,本区共106属,占总属数13.52%,此类型的许多属都为单种属,且许多古老、孑遗成分,如连香树属,领春木属,三尖杉属,大血藤属,银杏属,水青树属。古老的少数种属和单种属的出现,使星斗山区系带有浓厚的古老色彩。
  (3)中国特有分析属的统计分析:中国特有属共有38属,占总属数的4.85%,这些属多以落叶乔木或草木,亦表现了该区温带性的特色。这些特有属,大多为单型属,在分类系统中均处于相对原始或孤立的位置。如珙桐属,杜仲属,大血藤属等,有的在其他地区已成为化石如青檀属,金钱槭属,银鹊树属等,这些特性均反映了该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残遗性。
  二、植被类型
  自然植被
  针叶林
  1、暖性针叶林
  (1)马尾松林(Form.Pinus massoniana)。
  (2)杉木林(Form.Cunninghamia lanceolata)。
  (3)黄杉林(Form.Pseudotsuga sinensis)。
  (4)台湾杉林(Form.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5)水杉林(Form.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阔叶林
  2、常绿阔叶林
  (6)钩栲林(Form.Castanopsis tibetana)。
  (7)乌冈栎林(Form.Quercus phillyraeoedes)。
  3、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8)多脉青冈、珙桐林(Form.Quercus multinervis、Davidia involucrata)。
  (9)多脉青冈、枫香、水青冈林(Form.Quercus multinervis、Liquidambar formosana、Fagus longipetiolata)。
  (10)包槲柯、山楠、亮叶水青冈箭竹林(Form.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Phoebechinensis、Fagus lucida—Sinarundinaria nitida)。
  4、竹林
  (11)毛竹林(Form.Phyllostachys pubescens)。
  (12)箬竹林(Form.Indocalamus tessellatus)。
  (13)箭竹林(Form.Sinarundinaria nitida)。
  (14)花竹林(Form.Phyllostachys nidularia)。
  灌丛和草丛
  5、灌丛
  (15)穗序鹅掌柴灌丛(Form.Schefflera delavayi)。
  (16)石灰花揪灌丛(Form.Sorbus folgneri)。
  (17)云锦杜鹃灌丛(Form.Rhododendron fortunei)。
  6、灌草丛
  (18)芒草丛(Form.Miscanthus sinensis)。
  (19)白茅草丛(Form.Imperata cylindrica)。
  沼泽和水生植被
  7、沼泽植被
  (20)百球藨草沼泽(Form.Scirpus rosthornii)。
  8、水生植被
  (21)莼菜群落(Form.Brasenia schreberi)。
  栽培植被
  9、农作物
  10、经济林
  (22)漆树林(Form.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23)柳杉林(Form.Cryptomeria fortunei)。
  (24)油桐林(Form.Vernicia fordii)。
  (25)乌桕林(Form.Sapium sebifirum)。
  (26)茶林(Form.Camellia sinensis)。
  (27)水杉林(Form.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