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叶黄素的生产和研究方面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最初由山东诸城莲春天然色素提纯有限公司引进美国的种子开始在山东等地种植万寿菊花,并引进墨西哥技术进行提取加工生产叶黄素树脂。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进入欧美市场。
现在已经有青岛大学天然产物研究所、青岛赛特香精香料有限公司、青岛天然色素厂、青岛同鑫天然色素有限公司、邯郸中进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等多个生产厂家,2002年产量达到1500吨,按每吨13万元计算,销售额达到1.95亿元,占2002年全国天然色素总产值30%,相当可观。估计2002年全国叶黄素产量已经超过全球的一半。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叶黄素树脂的产业链。由万寿菊花的种植、到万寿菊花的加工制粒,再到叶黄素树脂的提取,再到叶黄素树脂的深加工,最后到叶黄素树脂在饲料、保健品、医药上的应用,环环相扣,共同发展。从1831年首次分类胡萝卜素到本世纪50年代,人们对类胡萝卜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胡萝卜
素上;仅是近几年,叶黄素类(Xanthophylls)在抗氧化能力和生物活性方面的更高价值才受到人们关注,对它的研究才13益活跃起来。1967年,V~adon和Munmery研究认为万寿菊花中单独存在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10%,环氧类胡罗卜素是主要的色素;而Quackenbush和Miller(1972)则认为在分离出的几种色素中,88__92%是叶黄素(Lutein)和玉米黄素,仅3%环氧色素,更有人认为萃取物中的环氧和氧化产物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这一类问题还有待于人们进行不懈的研究。
目前,多种分离新技术的发现,使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青岛大学早在98年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SFECO)从万寿菊花中萃取叶黄素树脂或从叶黄素树脂精制高品质叶黄素获得成功,并用SFECO
萃取万寿菊花中的叶黄素的技术已进行了工业生产。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SFECO)已被用于从玉米蛋白粉中萃取玉米黄色素(主要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为玉米淀粉行业的综合利用探索了一条新途径;发酵培养技术也大有用武之地,小球藻(Chlosella)、绿藻(Chlorcoccum)、衣藻(Chlamydomonas)等藻类均富含叶黄素。培养这些藻类产生叶黄素的方法有好几个专利申请。
美国GrainProcessing公司用土壤绿藻发酵生产,干燥粉冠以A—Zanth商品用做鸡饲料添加剂,工艺过程是将该藻在含有葡萄糖玉米浆、尿素、无机盐的培养基中,28℃培养9d,培养过程中适当添加葡萄糖,可产叶黄素294mg/L。霍夫曼一罗氏化学公司曾有专利,用核蛋白小球藻的一株嗜热菌种A119Logos于35cc培养四天产叶黄素207mg/L,但并未工业化。重组基因技术为构建高产菌株开拓了新途径。Luetke—Brinkhaus将草生欧氏文菌(E.herbicola)因克隆人大肠杆菌中,激活酶的活性,并经过载体转化,可产玉米黄素5%,很有应用前景。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