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在市场困境中苦苦支撑的制药企业来说,根本无法承受持续的药品降价冲击。如何在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整顿和清理中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找到资金雄厚的靠山成为最佳的选择。
近日,市场传言,德国拜耳与东盛集团之间的收购谈判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涉及金额高达13亿元人民币。
在安邦集团医药咨询师边晨光看来,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东盛资金链紧张,拜耳欲扩大在中国的OTC网络,拜耳收购盖天力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消息属实,此次收购案将是国内化学制药领域最大的一起收购案。
传说中的收购
消息人士透露,拜耳欲出资人民币13亿元收购东盛科技所持54.51%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盖天力)的股权,以及盖天力、白加黑等4个品牌的相关销售部门。若谈判成功,东盛科技方面会将所持启东盖天力的股份一揽子全部售出。
而市场流传有两套收购方案:第一套是拜耳以13亿元收购净资产约7000万元的启东盖天力营销公司;第二套是拜耳以5亿元持股启东盖天力营销公司51%股权。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在拜耳洽购盖天力的消息传出后,三九医药与南京医药等企业也开始与拜耳公司进行合作谈判,希望找到战略合作伙伴。
拜耳会以远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盖天力品牌以及营销网络?对于这一收购传闻,拜耳医药保健公关主任郝新宇表示她并不知情。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也对记者保持了沉默。
背后的逻辑
"拜耳看重了盖天力在全国OTC的销售网络,以及盖天力的一些品牌产品。"上海证券研发中心彭蕴亮认为,虽然拜耳的出价过高,不够经济,但收购符合双方利益。
此前,拜耳医药保健中国区总裁李希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OTC业务将是拜耳医药保健接下来的投资重点,将通过内部增长和外部增长同时进行。
2005年,通过收购罗氏的OTC(非处方药)业务,拜耳成为全球第三大OTC生产商。尽管罗氏在国内拥有不少药店,但收购罗氏后,过快扩张的产能,仍然使拜耳在国内OTC销售渠道方面出现短腿。
而跨国药企向OTC过渡已经成为大趋势。"研发有专利权的处方药需要极高的成本,而且成功上市需要较长的周期。突破处方药的局限性,OTC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路径,而中国的OTC市场潜力也非常大。"边晨光告诉记者,在中国开拓OTC市场,拥有OTC渠道或者品牌的药企自然就会成为外资中意的收购对象。
在一直关注东盛集团战略的新华信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高级研究员艾西南看来,东盛集团此前在国内过快的收购已经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资金压力。通过卖出一部分资产成为缓解资金紧张的自然选择。
据了解,东盛科技的白加黑品牌综合实力在全国感冒药市场排名前五位,而盖天力的自身品牌也颇具竞争力。据专业人士估算,两大品牌的商标权和商誉价值超过两亿元。
"盖天力本身的品牌加上拜耳的声誉,双方都可以获利。即使拜耳收购盖天力没有成功,拜耳也会去收购别的企业。"边晨光说。
药企窘迫外资加速介入
"现在国内药企的日子不好过,正是跨国药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机。"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首席顾问牛正乾认为,拜耳收购盖天力的传闻表明,继前几年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后,外资的新一轮收购大潮开始出现。
牛正乾认为国内药企日子不好过的原因是,近两年,原辅材料、能源、运输流通等都在涨价,导致医药行业的整体成本不断被抬高,在市场面前,医药业困难重重。
石药集团一位子公司经理对记者抱怨,过去几年连续降价,使得医药企业整体利润大幅下跌,厂商整体上步入了微利时代。"国家发改委连续十七次降价,虽说是希望从医院和流通领域开刀,但最后压缩的实际上是我们制药企业的利益。"
西南证券医药分析师张仕元认为国内目前的政策,目的是为了健康医药市场秩序。但很多政策最后都是对外资有利,如药品的定价以及销售终端上。"每一次政府的调价,都是外资得利。"张仕元说。
对于在市场困境中支撑的制药企业来说,缺乏资金投入进行专利药品的研发,只能靠增加营销费用的手段来扩大销售,同样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这种模式根本无法承受持续的药品降价冲击。
如何在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整顿和清理中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找到资金雄厚的靠山成为最佳的选择。
在北京群英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医药咨询师张涛看来,跨国药企通过并购国内企业的生产线和销售渠道,以及某些特定的品牌产品,是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瑞士诺华和法国赛诺菲正在寻找合适的收购对象。
"跟这些企业比起来,拜耳已经是一个落后者,但在今年的中国医药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外资将大举进入收购的信号。"边晨光说中国医药企业已经面临整合的拐点。
整理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