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事件直指中药现代化软肋
时间:2007-07-29
浏览数:(875)
关键词:
今年酷暑时分正赶上令人烦躁不已的“桑拿天”,而多日来还有相当一批人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就是新近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的近200家鱼腥草注射液生产企业的数万名员工,以及为之服务的数十万种植鱼腥草的农民。鱼腥草注射液还能恢复生产吗?即使恢复生产还能重拾患者信任吗?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问题虽还悬而未决,但它的连锁反应已陆续在全国显现:鱼腥草片剂、鱼腥草胶囊等口服剂型也受到连累,被医院停用或拒收,甚至波及葛根、双黄连等其他中药注射剂,有些医院干脆将中药注射剂统统拒之门外。既然有那么多类似作用的药品可供选择,谁还肯冒险去用“有嫌疑”的药物呢?
不少中药行业的老总说,实际上这次的鱼腥草事件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对中药安全性的恐慌。这种危机已经在逐步扩大和蔓延,不仅影响到整个中药注射剂剂型,而且对中药现代化都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人说:“鱼腥草叫停只是对中药注射剂开刀的第一个靶子,中药的剂型改革和现代化都需要重新考量。”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技人员即开始鱼腥草注射剂的研制,70年代开发成功并上市使用。该药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不产生抗药性、价格低廉等优点,也是传统中药发展为现代中药制剂的典型。该药在抗病毒、退热等方面疗效可靠、速度快,被称为“中药抗生素”。
“但是,无需讳言,鱼腥草注射液与其他中药注射剂一样,也有其难以克服的通病。这些通病主要是现代科学发展到现阶段,对中药这一特殊物质还面临着不少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两难抉择安全性与现代化
王女士年过八十的老父亲已瘫痪在床一年有余,前不久又因坠积性肺炎高烧了半个多月,虽然进口抗生素用了好几种,钱没少花但高烧依旧。眼看招数用尽,老人一天天衰竭,医生给换上了鱼腥草注射液,没想到一天后老人的烧退了。
据了解,中药注射剂由于效果肯定价格又较为低廉,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特有的应用人群。临床上用得最多的一般是地县级基层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许多大医院也用其解决抗生素耐药后的治疗问题。而且据调查,在综合医院基本上都是西医大夫在使用中药注射剂。
那么,医药行业内的人士又是怎样看待争端频起的中药注射剂呢?说来话长,但可以概括为众说纷纭,就连中医队伍中都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近年来不断呼吁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再评价的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教授认为,我国现有40多个中药剂型,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但中药的不良反应75%来源于中药注射剂,这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以被叫停的鱼腥草注射液来说,它至少含有48种化学成分,但主要检测成分是甲基正壬酮,而究竟哪种成分对哪种细菌有抗菌消炎作用却不清楚。而且中药注射剂由于价格低廉,大量是基层医院在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抢救能力不足,很容易出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在审批和使用上都应慎重,对中药注射剂也应该进行再评价。
江苏康缘药业高级工程师戴翔翔说,我国现执行的中药注射剂研发规定中,有一项很关键:以净药材投料制成的中药注射液中,可测成分必须达到总固体物的20%,静脉注射液不低于25%;以有效部位投料制成的中药注射液中,可测成分必须达到总固体物的70%,静脉注射液不低于80%。但是,另外的百分之几十是什么?会不会有毒副作用或者引起不良反应?不得而知也不要求知道,但却直接输进血管里去了。而且目前的质量标准只对含个别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定性,根本不足以保证产品的安全。近年兴起的指纹图谱技术虽然对中药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这种技术在中药领域不成熟,也远不足以全面反映中药从原料生产到成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国内目前已建立了72种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但国家并没有强制推广,只是试行。虽然该技术存在中药成分标示不全等问题,但总比没有强。
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主任翟胜利则说:“中药注射剂不符合中医理论,它用的多是单味药或药的有效部位,怎么辨证?已经不属于中药了!现在基本上是西医在用,不仅缺乏中医理论指导,还往往中西药联合使用。有了不良反应也不知原因出在哪儿。”
另一种意见也很有代表性。参加前不久中国中药协会会议的许多代表都认为,中药注射剂是中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注射剂起效快、效果肯定,彻底改变了传统中药傻、大、黑、粗以及中医“慢郎中”的形象,抗癌中药注射剂康莱特已经作为我国特有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扬眉吐气地走向了国外,并受到了广泛好评。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肖培根院士认为,中药的出路就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具体目标之一就是大力开发现代中药,即具有高效、速效、长效和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以及便于储存、携带、使用等特点的中药,绝不能因为鱼腥草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问题,而否定了中药注射剂这一现代品种。中药研究中的科学问题还很多,如果一定要把中药的所有问题都搞清楚再开发和使用中药注射剂,那将遥遥无期。
中药之路靠两条腿走
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争论还远未停止,但鱼腥草事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形成。我们该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颜敏处长介绍,任何一个药品在上市前的研究中,都不可能穷尽上市后药品使用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所有情况,成分复杂的中药注射剂更是如此,因此,必须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有一句话说:“用药安全是天大的事情,需要大家来关注,不只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各界都要关注药品安全问题,创造安全用药的氛围。”
但是,据反映,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硬性不够”,尽管全国31个省区市都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但没有监督机制,发生了不良反应报与不报全凭自觉。据国家药品评价中心孙忠实教授介绍,鱼腥草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实际上远不止222例这个数字,不报、漏报的太多,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督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院士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说,保障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不能回避价格问题。近些年来,药品价格十多次降价,有些已经降到无利或赔本的程度;同时,炮制也就不那么认真了,能省则省。现在还有一些药厂GMP改造完了不用,指纹图谱技术有了不用,还用旧设备、老技术,只为控制成本。
某药企老总补充说,药品招标采购已经把药价压到企业难以承受的地步,有的原料价都达到了招标价,根本进不去药品招标市场;还有这样的现象:药品中标了,但医院非要药企再额外让利5%,否则不进药。逼得药企不得不去想邪的歪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从如何按中药自身规律发展谈了自己的感想:有位政协委员认为,按照目前的新药管理办法,中药在2000年以后再也出现不了六味地黄丸、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这样的好药,只会出黄连素和麻黄素,因为现在完全是按照有效成分和分子式去做,没有按照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做。对此,很多专家都有同感。现在中药发展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按有效成分做,我们现在真正能走向世界的都是这一类,包括青蒿素;第二条路就是按照中药自身的规律来做,即中药的复方制剂,将来中药走向国外的时候,必须随着中医一起才行。所以,中药的创新要按照中医药自身的规律走向世界存在很大困难,因为西方国家不承认这个。但我们可以先在国内做起来,而且可以像一些专家提倡的那样,“一药两制”,两条腿走路,即六味地黄丸和黄连素都要研究,传统剂型和现代剂型两种中药齐头并进。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问题虽还悬而未决,但它的连锁反应已陆续在全国显现:鱼腥草片剂、鱼腥草胶囊等口服剂型也受到连累,被医院停用或拒收,甚至波及葛根、双黄连等其他中药注射剂,有些医院干脆将中药注射剂统统拒之门外。既然有那么多类似作用的药品可供选择,谁还肯冒险去用“有嫌疑”的药物呢?
不少中药行业的老总说,实际上这次的鱼腥草事件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对中药安全性的恐慌。这种危机已经在逐步扩大和蔓延,不仅影响到整个中药注射剂剂型,而且对中药现代化都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人说:“鱼腥草叫停只是对中药注射剂开刀的第一个靶子,中药的剂型改革和现代化都需要重新考量。”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技人员即开始鱼腥草注射剂的研制,70年代开发成功并上市使用。该药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不产生抗药性、价格低廉等优点,也是传统中药发展为现代中药制剂的典型。该药在抗病毒、退热等方面疗效可靠、速度快,被称为“中药抗生素”。
“但是,无需讳言,鱼腥草注射液与其他中药注射剂一样,也有其难以克服的通病。这些通病主要是现代科学发展到现阶段,对中药这一特殊物质还面临着不少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两难抉择安全性与现代化
王女士年过八十的老父亲已瘫痪在床一年有余,前不久又因坠积性肺炎高烧了半个多月,虽然进口抗生素用了好几种,钱没少花但高烧依旧。眼看招数用尽,老人一天天衰竭,医生给换上了鱼腥草注射液,没想到一天后老人的烧退了。
据了解,中药注射剂由于效果肯定价格又较为低廉,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特有的应用人群。临床上用得最多的一般是地县级基层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许多大医院也用其解决抗生素耐药后的治疗问题。而且据调查,在综合医院基本上都是西医大夫在使用中药注射剂。
那么,医药行业内的人士又是怎样看待争端频起的中药注射剂呢?说来话长,但可以概括为众说纷纭,就连中医队伍中都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近年来不断呼吁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再评价的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教授认为,我国现有40多个中药剂型,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但中药的不良反应75%来源于中药注射剂,这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以被叫停的鱼腥草注射液来说,它至少含有48种化学成分,但主要检测成分是甲基正壬酮,而究竟哪种成分对哪种细菌有抗菌消炎作用却不清楚。而且中药注射剂由于价格低廉,大量是基层医院在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抢救能力不足,很容易出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在审批和使用上都应慎重,对中药注射剂也应该进行再评价。
江苏康缘药业高级工程师戴翔翔说,我国现执行的中药注射剂研发规定中,有一项很关键:以净药材投料制成的中药注射液中,可测成分必须达到总固体物的20%,静脉注射液不低于25%;以有效部位投料制成的中药注射液中,可测成分必须达到总固体物的70%,静脉注射液不低于80%。但是,另外的百分之几十是什么?会不会有毒副作用或者引起不良反应?不得而知也不要求知道,但却直接输进血管里去了。而且目前的质量标准只对含个别指标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定性,根本不足以保证产品的安全。近年兴起的指纹图谱技术虽然对中药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这种技术在中药领域不成熟,也远不足以全面反映中药从原料生产到成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国内目前已建立了72种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但国家并没有强制推广,只是试行。虽然该技术存在中药成分标示不全等问题,但总比没有强。
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主任翟胜利则说:“中药注射剂不符合中医理论,它用的多是单味药或药的有效部位,怎么辨证?已经不属于中药了!现在基本上是西医在用,不仅缺乏中医理论指导,还往往中西药联合使用。有了不良反应也不知原因出在哪儿。”
另一种意见也很有代表性。参加前不久中国中药协会会议的许多代表都认为,中药注射剂是中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注射剂起效快、效果肯定,彻底改变了传统中药傻、大、黑、粗以及中医“慢郎中”的形象,抗癌中药注射剂康莱特已经作为我国特有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扬眉吐气地走向了国外,并受到了广泛好评。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肖培根院士认为,中药的出路就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具体目标之一就是大力开发现代中药,即具有高效、速效、长效和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以及便于储存、携带、使用等特点的中药,绝不能因为鱼腥草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问题,而否定了中药注射剂这一现代品种。中药研究中的科学问题还很多,如果一定要把中药的所有问题都搞清楚再开发和使用中药注射剂,那将遥遥无期。
中药之路靠两条腿走
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争论还远未停止,但鱼腥草事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已经形成。我们该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颜敏处长介绍,任何一个药品在上市前的研究中,都不可能穷尽上市后药品使用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所有情况,成分复杂的中药注射剂更是如此,因此,必须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有一句话说:“用药安全是天大的事情,需要大家来关注,不只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各界都要关注药品安全问题,创造安全用药的氛围。”
但是,据反映,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硬性不够”,尽管全国31个省区市都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但没有监督机制,发生了不良反应报与不报全凭自觉。据国家药品评价中心孙忠实教授介绍,鱼腥草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实际上远不止222例这个数字,不报、漏报的太多,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督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院士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说,保障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不能回避价格问题。近些年来,药品价格十多次降价,有些已经降到无利或赔本的程度;同时,炮制也就不那么认真了,能省则省。现在还有一些药厂GMP改造完了不用,指纹图谱技术有了不用,还用旧设备、老技术,只为控制成本。
某药企老总补充说,药品招标采购已经把药价压到企业难以承受的地步,有的原料价都达到了招标价,根本进不去药品招标市场;还有这样的现象:药品中标了,但医院非要药企再额外让利5%,否则不进药。逼得药企不得不去想邪的歪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从如何按中药自身规律发展谈了自己的感想:有位政协委员认为,按照目前的新药管理办法,中药在2000年以后再也出现不了六味地黄丸、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这样的好药,只会出黄连素和麻黄素,因为现在完全是按照有效成分和分子式去做,没有按照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做。对此,很多专家都有同感。现在中药发展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按有效成分做,我们现在真正能走向世界的都是这一类,包括青蒿素;第二条路就是按照中药自身的规律来做,即中药的复方制剂,将来中药走向国外的时候,必须随着中医一起才行。所以,中药的创新要按照中医药自身的规律走向世界存在很大困难,因为西方国家不承认这个。但我们可以先在国内做起来,而且可以像一些专家提倡的那样,“一药两制”,两条腿走路,即六味地黄丸和黄连素都要研究,传统剂型和现代剂型两种中药齐头并进。
最新文章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