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利润大幅下滑 发展需政策支持
时间:2007-07-29
浏览数:(797)
关键词: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的医药行业运行状况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13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8.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3%,增速大幅下滑并跌至历史最低点。
此前,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研究司联合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开展的大型调研也显示:医药工业占GDP的比重1995年为2%,2005年为4%,10年翻了一番。医药工业的销售收入以平均15%的速度递增,去年达到3000亿元,但利润率却逐年下滑,目前利润不到销售收入的8%。
医药产业发展陷入政策困境
国家发改委的分析报告认为,造成医药工业利润增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水、电、煤等上游生产要素继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使医药生产成本相应较高;此外,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得我国西药出口以原料药为主,而成品药主要内销,出口量非常少,虽然很多中药企业都向产业化方面发展,但是其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出口额的下降也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而国务院研究室等相关部门的调研指出,医药行业发展遭遇困境,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医药行业的发展陷入了政策困境。
据了解,目前医药行业遭遇的政策困境有:第一,国家对医药产业的定位尚不明确。我国有13亿人口,医药产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应当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目前医药产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不相适应。国家没有进一步明确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常被简单地归结为药价虚高、注册腐败、集中招标采购等表面因素。多年来国家对药品的强制性连续降价、招标采购等一系列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专家认为,其深层原因还是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明显偏低,市场自行配置资源,导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困难很大。据了解,目前我国政府对医药健康投入仅占政府公共支出的17%,而发达国家普遍达到40%甚至更多。
第三,改革措施不到位,存在政出多门现象。虽然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但涉及医药产业管理职能的部门依然较多,药品的定价、招标采购、安全监管、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等职能分散于各个部门。而各部门往往从部门和局部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容易导致医药产业政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医药行业发展亟待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指出,实施药品通用名制度,将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运作产生巨大影响,一批产能利用率低、质量控制水平差的企业将被迫停产,一些具有品牌实力的大型企业将通过整合,发挥规模和品牌效应,在竞争中取胜;有关部门应研究具体办法,通过药品审批制度和定价办法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抑制仿制药的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生产。
报告认为,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会使药品终端市场不断扩大,将会刺激国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也将改变药品消费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现状。应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农村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共同参与农村医药市场开发,解决农村用药难的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为落实“十一五”规划,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中央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城市社区医院和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医药行业的危机局面正在改善。但是,政出多门现象仍然存在,希望今后出台的政策能克服部门和局部利益,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无论是打破医院对药品市场的垄断,还是整顿流通秩序,以及完善新型医疗保障体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上游制药工业的发展,政策调整必然会对医药市场乃至整个医药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之前,对我国制药工业生存现状及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此前,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研究司联合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开展的大型调研也显示:医药工业占GDP的比重1995年为2%,2005年为4%,10年翻了一番。医药工业的销售收入以平均15%的速度递增,去年达到3000亿元,但利润率却逐年下滑,目前利润不到销售收入的8%。
医药产业发展陷入政策困境
国家发改委的分析报告认为,造成医药工业利润增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水、电、煤等上游生产要素继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使医药生产成本相应较高;此外,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得我国西药出口以原料药为主,而成品药主要内销,出口量非常少,虽然很多中药企业都向产业化方面发展,但是其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出口额的下降也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而国务院研究室等相关部门的调研指出,医药行业发展遭遇困境,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医药行业的发展陷入了政策困境。
据了解,目前医药行业遭遇的政策困境有:第一,国家对医药产业的定位尚不明确。我国有13亿人口,医药产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应当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目前医药产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不相适应。国家没有进一步明确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常被简单地归结为药价虚高、注册腐败、集中招标采购等表面因素。多年来国家对药品的强制性连续降价、招标采购等一系列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专家认为,其深层原因还是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明显偏低,市场自行配置资源,导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困难很大。据了解,目前我国政府对医药健康投入仅占政府公共支出的17%,而发达国家普遍达到40%甚至更多。
第三,改革措施不到位,存在政出多门现象。虽然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但涉及医药产业管理职能的部门依然较多,药品的定价、招标采购、安全监管、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等职能分散于各个部门。而各部门往往从部门和局部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容易导致医药产业政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医药行业发展亟待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的报告指出,实施药品通用名制度,将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运作产生巨大影响,一批产能利用率低、质量控制水平差的企业将被迫停产,一些具有品牌实力的大型企业将通过整合,发挥规模和品牌效应,在竞争中取胜;有关部门应研究具体办法,通过药品审批制度和定价办法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抑制仿制药的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生产。
报告认为,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会使药品终端市场不断扩大,将会刺激国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也将改变药品消费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现状。应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农村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共同参与农村医药市场开发,解决农村用药难的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为落实“十一五”规划,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中央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城市社区医院和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医药行业的危机局面正在改善。但是,政出多门现象仍然存在,希望今后出台的政策能克服部门和局部利益,更加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无论是打破医院对药品市场的垄断,还是整顿流通秩序,以及完善新型医疗保障体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上游制药工业的发展,政策调整必然会对医药市场乃至整个医药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之前,对我国制药工业生存现状及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最新文章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