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独家"药材紧缺
时间:2007-07-29
浏览数:(816)
关键词:
物以稀为贵,中药材也不例外,产量小,市场需求量大,市场价格自然就好。目前,羌活、川贝母、川木香等生长周期较长的中药材市场缺口日益增大。四川中药研究所生药室主任舒光明17日告诉笔者,此类品种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必须要在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四川西北地区才能种植,在我国其它地方并不适合种植。

  目前,全国各大药市的羌活均价在每公斤30元以上。羌活刚产新完毕,成都荷花池中药材批发市场羌活新货现价每公斤26元左右。

  据舒光明介绍,羌活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之功效,很多中医药处方都离不开羌活。羌活为野生中药材,被国家列为三类品种。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些年,羌活价格不断攀升,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一是生长环境独特,生产周期长羌活一般生长在海拔1700-3500米的高山灌木林、亚高山灌丛草丛及高山林边缘地带。由于其生长环境独特,扩展面积受到局限。羌活生长周期长,一般需5-7年才能采收,蓄积量增长较慢。   

  二是需求量增加,供求矛盾突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随着新药研发力度的加大,羌活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为祛风除湿的“灵丹妙药”,需求大增,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当地药农不惜一切代价乱采滥挖,使资源破坏相当严重。   

  三是人为因素成为资源匮乏的一大杀手羌活价格不断攀升,药农觉得有利可图,便在羌活尚未到收获年份就进行采挖,既降低了产品质量,更减少了产量,使本来就紧缺的资源捉襟见肘。另外,多数药商因货少而囤积,这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市场货源的短缺 

  川贝母倍受众药商的关注,目前产新临近,川贝母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的行情一直居高不下,特级货成交价每公斤630元。  

  川贝母是止咳化痰的良药,中医处方用量相当大。以川贝母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达100种以上,深受消费者欢迎。川贝母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创汇率较高。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用量必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川贝母的市场开发前景被看好。

  川贝母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该品的野生产量仅能满足5%-10%的市场需求。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川贝母野生蕴藏量约100万公斤,多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采挖困难,加之家种区域性强,生产规模小,所以短期内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了川贝母的家种栽培技术。  

  川木香又名座香、云木香、南木香、广木香等,川木香为中药材大宗品种,年需求量2500吨。该品具行气止痛,温中和胃功效,主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寒疝等症。目前,该品价格稳定在每公斤8元左右。  

  1994-1996年,大量的川木香货源源源不断地涌入药市,致使川木香的价格坠入谷底,售价跌至每公斤1.5-1.8元,农民苦不堪言,对在地的川木香不再管理,任其自由生长,使家种逐渐变为“野生”。 

  到2000年,川木香的库存已被消化得差不多了,引起了部分药商关注。2001年初,川木香成为市场的热销品种,价格开始回升为每公斤3.1-3.2元。2003年下半年该品走势转畅,价格逐渐升为每公斤3.5元左右。川木香在成都药市由2005年春季的每公斤4.5-4.8元升至夏秋之交的7.6-8元。目前,.该品价格稳定在每公斤8元左右。

  随着川木香的市场货源越来越少,川木香的身价也在不断上升,未来行情看好。川木香在西北地区有野生分布,这些地区的人们也可抓住时机扩种,该品亩产350-400公斤,效益较高。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