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的改变,正在危害人体的肠道菌群?
时间:2018-09-28
浏览数:(1405)
关键词: 饮食习惯,肠道菌群

食品行业的国际化让很多人不出门就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也让人们吃的加工食品多了,传统食品少了,而这对人类的肠道菌群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TIM截图20180928141100.png

近日,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者,对比了17名泰国乡村学生和28名城市学生的肠道菌群,以及他们的膳食习惯;城市学生住在曼谷,乡村学生则住在武里南。这些学生的年龄在9-11岁之间。

 

研究者通过监护人和孩子的父母记录他们的饮食情况,包括菜单内容,食材,以及每餐——早餐、上午零食、午餐、下午零食、晚餐和晚餐后零食——的摄入情况。研究者用了7天时间记录孩子们的饮食信息,之后计算了每个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的能量和营养含量。接着,研究者收集了孩子们的粪便样本。

 

根据饮食记录,住在大城市曼谷的学生,经常会摄入高脂肪的流行食品,而居住在乡下武里南的学生,则经常吃一些低脂肪,以蔬菜为主的传统饮食。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分析了受试者的粪便样本,结果发现,相较于乡下学生,城市学生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更低,粪便中丁酸盐和丙二酸水平也更低,这都是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的结果。根据受试者的代谢物组成,研究者将粪便分成了五个代谢物组。

 

第一组MT1(17个学生),有较高的短链脂肪酸(SCFAs)和中链脂肪酸(MCFAs)含量;第二组MT2(7个学生),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第三组MT3(6个学生),含有大量的精氨酸;第四组MT4(4个学生),代谢物含量较低;第五组MT5(8个学生),胺类水平较高。

 

在这些不同的代谢组中,MT1和MT2的粪便样本大多来自乡下学生,MT2和MT3则主要来自于城市学生,MT5分别来自3个城市学生和5个乡下学生。研究者最后还写道,MT1和MT2代谢样本是武里南和曼谷学生所特有的。

 

饮食的影响

研究者透露,城市学生摄入的总脂肪量超过了能量总摄入量的35%,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标准,这已远超推荐摄入量了。更早的几项研究也表明,植物食材可以促进SCFAs在结肠的发酵,进而对人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此外,有研究称乡下的微生物可以接受更广范围的糖,这意味拥有这些微生物的人体肠道可以分解利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不会因为摄入过多的碳水而影响健康。研究者也确实发现,绿豆之类的食物有益于肠道菌群,同时可以减少高脂肪饮食对人体的伤害。

 

为此,一些个性化营养公司开发了膳食建议,以帮助改善消费者的肠道菌群,同时减少像糖尿病之类的代谢综合症的患病风险。

 

研究者最后总结,从这次的研究结果来看,泰国传统的高蔬菜饮食改善了孩子们的肠道菌群,高脂肪、低蔬菜的现代饮食则伤害了城市儿童的肠道菌群,并减少了结肠SCFA的发酵。由此可见,人们饮食习惯的转变,已经扰乱了儿童的肠道菌群,改变了菌群构成。正如之前很多研究证明过的:植物食材对人类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来源:NUTRA ingredients-usa.com

编译:Kevin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