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损伤或疾病最常见症状之一,当前常用于缓解疼痛的处方药物是阿片类,但其具有成瘾性,因为过度使用而导致了阿片依赖症的流行。
其实,不需要处方药物,一种野草即可提供类似吗啡的止痛效果,且没有成瘾性。这种野草被称为野莴苣(Lactuca virosa),原产于欧洲,目前已经广布于美国。我国曾在北京地区有过短暂的栽培,目前已经少见。
野莴苣与日常作为蔬菜的莴苣是近亲,可涨到1.2米高,黄花,叶子多刺。划伤表皮后有白色的汁液流出。药理研究认为,这种汁液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的感觉。尤其是,野莴苣没有成瘾性,也没有阿片类药物常见的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副作用。
早在19世纪,野莴苣的止痛特性就已经被发现和利用。随着处方药物的成瘾性等副作用被发现,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人也开始用野莴苣代替处方药物。检测分析显示,野莴苣的白色乳汁中含有愈创木内酯苷、丁香酚苷、莴苣素、果胶酶等多种成分。
目前,该产品尚未有开发,仅民间在使用,用法为:将乳汁从叶和茎中挤压出来,可以与果汁混合口服,或制成茶。也可使用干燥的野莴苣茎来熏蒸或雾化,以快速发挥功效。野莴苣叶也可以粉碎使用,其汁液可与水混合,获得有效的提取物。[1]
野生莴苣还可缓解以下健康问题:
偏头痛:人们最初使用野莴苣的目的就是缓解偏头痛;
失眠:野莴苣可产生镇静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入睡,而没有通常使用的睡眠药物的成瘾作用。
焦虑:野莴苣的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压力。
哮喘和咳嗽:野莴苣具有镇咳(止咳药)特性。
参考资料:
1、Wanda Kisiel等,Minor sesquiterpene lactones from Lactuca virosa,Phytochemistry,1997(1241)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