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药发展势头可喜 撑起甘孜经济一片天
时间:2007-07-29
浏览数:(868)
关键词:
得天独厚的中藏药资源
当“佐塔”、“珍珠七十丸”、“仁青梦觉”等一系列由我州自主研发的药品一经投放市场以来,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诞生这些药品的甘孜州也正在因为蓬勃兴起的中藏药业而吸引着更多关注的目光。
其实,中藏药业在我州既是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又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因为得益于历史的深厚铺垫和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造就的富集资源,在甘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藏药业有深远的发展历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州作为三大藏文化中心之一,包括藏医药在内的康巴文化源远流长,中藏药材资源丰富,特别是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发展中藏药产业的条件和优势。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培植中藏药业的先决条件。我州具有其它地区截然不同、无法比拟的高原生态、生物、环境及地域等优势条件,是发展绿色无公害产业的最适宜区。我州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征显著,是中藏药材种类最丰富和蕴藏量最多的地区,其产量约占四川省总量的40%,药用植物种类约占全省的50%。据调查,全州共有各种野生药用植物2235种(其中常用藏药植物500余种),药用动物(原动物)143种,尤以虫草、贝母、大黄、黄芪、雪莲花、红景天、沙棘、秦艽、羌活等最为著名。常年收购品种近50种,黄芪最高年收购量达1600多吨、大黄3000余吨、虫草20余吨、雪莲花近30吨、贝母270多吨,平均年收购中藏药材200-300吨,是我省最主要的中藏药材产区。
“三基地一中心”——中藏药的未来蓝图
我州中藏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科学发展观为设计指导,立足“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医药资源”、“藏医药文化底蕴”三大优势,以南派藏医药传承发展为内涵,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克服生态脆弱劣势和减轻自然环境压力的前提下,建立以“三基地一中心”为载体的新型生态中藏药科技产业体系。
何为“三基地一中心”?即:1,野生中藏药材保护基地、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和人工种植基地、2,药材加工及中藏成药生产基地建设、3,南派藏医药研发基地建设;中藏药商贸服务中心。由此可知,“三基地一中心”就是我州中藏药产业未来的发展纲要。今后,整个中藏药业将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发展。而在未来的15年里,依托于“三基地一中心”我州将建成为中国西部最具特色的高原名贵中藏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基地、中国青藏高原最大的绿色无污染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和人工种植基地、国内重要的中藏成药加工生产基地。
可喜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全州已发展中藏药业企业24家,其中已通过GMP认证的中成药制造企业1家(四川康定金珠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保健品生产企业2家 (康定雪域圣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康定野生天然植物食品厂),中藏药饮片加工企业3家,中藏药研发企业3家,流通贸易企业6家,药用动物养殖1家(康定青城麝业有限公司),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企业8家,其中港资、台资各一家(香港京都念慈庵康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台资甘孜金长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业企业在开发我州中藏药资源方面,主要从事冬虫夏草人工培殖基地建设、川贝母野生抚育基地建设,沙棘、大黄、半夏、天麻、波棱瓜、藏木香、手掌参、秦艽等人工种植基地建设。冬虫夏草、川贝母、人工养麝基地建设、“青稞苗粉”保健品加工等已取得一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中藏药业企业已累计投入资金1.524亿元;通过企业引进各类药业人才19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1人,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85人。中藏药材野生抚育面积达2.9万亩,人工种植8.9万亩,人工养麝78头。
传统藏医药科研及制剂生产有了新的发展,“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州县中藏医院及藏医研究所充分利用藏医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疗效独特、价廉物美、群众基础极其深厚等优势和高原特有的资源优势,加大了研发力度。目前,全州有中藏医院17所(具备藏药加工条件的藏医院9所),藏医药研究所3所,常年生产藏药制剂300余种。德格藏医院还在广州、深圳、成都、康定等地开设了藏医药门诊,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乡城县藏医院新研制的“甘露治肝胶囊”、“康巴雄丸”等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白玉县藏医院研制的“九味黑药丸”列入省科研课题,同时取得了藏药制剂许可证。
1998年至2005年,在康定、道孚、丹巴等12个县开展了中藏药材种植栽培试验示范,共实施省、州药业重点科技项目68项,投入科技经费164.5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让世人更进一步了解我州的中藏药业,促进招商引资,我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与交流工作。连续两届组团参加了成都“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和“第五、六届西部国际博览会”,我州组织的论文、推出的招商引资项目和展品等,受到参展商和顾客的关注与青睐。
中藏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虽然现在中藏药在我州还普遍处于创业初期,人才、资金、技术仍然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立足于蓝图规划,不断探索,奋力进取,中藏药的巨大潜力一定会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致富的动力源泉。
泸定高原生物科技开发中心实施的“玻棱瓜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目前已初具规模。2005年已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地238.6亩,实现产值28.6万元。泸定高原生物科技开发中心在2004年开展玻棱瓜人工栽培小范围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栽培实用技术,开展了规模化种植试验示范。2005年在泸定县兴隆乡庆丰村(海拔2000米),示范种植玻棱瓜238.6亩,中心分别与119户种植农户签订了回收玻棱瓜子合同,回收价格每公斤40元。当地老百姓又多了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
其实,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今后我州将围绕“三基地一中心”,以“冬虫夏草、川贝母、沙棘、翼首草、野山杏”五大中藏药材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为支撑,努力培育一批大型中藏药龙头企业(集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从而确立中藏药产业在我州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发展中藏药业,努力将中藏药业培养成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将对甘孜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到2010年,建立1万平方公里的野生中藏药材资源保护基地,建立大宗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50万亩,建立优质中藏药材人工种植基地10万亩,培育2-3个年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企业,支持药材加工及中藏成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研制5-10个市场占有率高、社会经济效益好的特色藏药新药及相关健康产品,中藏药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以上,涉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大幅度提高。
我州的中藏药业在国内外皆有相当声誉,而在被立为推动我州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后他就更是受到关注。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和中藏药文化的广泛影响,我们应该坚信中藏药业一定会成为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当“佐塔”、“珍珠七十丸”、“仁青梦觉”等一系列由我州自主研发的药品一经投放市场以来,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诞生这些药品的甘孜州也正在因为蓬勃兴起的中藏药业而吸引着更多关注的目光。
其实,中藏药业在我州既是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又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因为得益于历史的深厚铺垫和独特的自然地理因素造就的富集资源,在甘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藏药业有深远的发展历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州作为三大藏文化中心之一,包括藏医药在内的康巴文化源远流长,中藏药材资源丰富,特别是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发展中藏药产业的条件和优势。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培植中藏药业的先决条件。我州具有其它地区截然不同、无法比拟的高原生态、生物、环境及地域等优势条件,是发展绿色无公害产业的最适宜区。我州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征显著,是中藏药材种类最丰富和蕴藏量最多的地区,其产量约占四川省总量的40%,药用植物种类约占全省的50%。据调查,全州共有各种野生药用植物2235种(其中常用藏药植物500余种),药用动物(原动物)143种,尤以虫草、贝母、大黄、黄芪、雪莲花、红景天、沙棘、秦艽、羌活等最为著名。常年收购品种近50种,黄芪最高年收购量达1600多吨、大黄3000余吨、虫草20余吨、雪莲花近30吨、贝母270多吨,平均年收购中藏药材200-300吨,是我省最主要的中藏药材产区。
“三基地一中心”——中藏药的未来蓝图
我州中藏药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科学发展观为设计指导,立足“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医药资源”、“藏医药文化底蕴”三大优势,以南派藏医药传承发展为内涵,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克服生态脆弱劣势和减轻自然环境压力的前提下,建立以“三基地一中心”为载体的新型生态中藏药科技产业体系。
何为“三基地一中心”?即:1,野生中藏药材保护基地、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和人工种植基地、2,药材加工及中藏成药生产基地建设、3,南派藏医药研发基地建设;中藏药商贸服务中心。由此可知,“三基地一中心”就是我州中藏药产业未来的发展纲要。今后,整个中藏药业将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发展。而在未来的15年里,依托于“三基地一中心”我州将建成为中国西部最具特色的高原名贵中藏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基地、中国青藏高原最大的绿色无污染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和人工种植基地、国内重要的中藏成药加工生产基地。
可喜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全州已发展中藏药业企业24家,其中已通过GMP认证的中成药制造企业1家(四川康定金珠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保健品生产企业2家 (康定雪域圣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康定野生天然植物食品厂),中藏药饮片加工企业3家,中藏药研发企业3家,流通贸易企业6家,药用动物养殖1家(康定青城麝业有限公司),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企业8家,其中港资、台资各一家(香港京都念慈庵康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台资甘孜金长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业企业在开发我州中藏药资源方面,主要从事冬虫夏草人工培殖基地建设、川贝母野生抚育基地建设,沙棘、大黄、半夏、天麻、波棱瓜、藏木香、手掌参、秦艽等人工种植基地建设。冬虫夏草、川贝母、人工养麝基地建设、“青稞苗粉”保健品加工等已取得一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中藏药业企业已累计投入资金1.524亿元;通过企业引进各类药业人才19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1人,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85人。中藏药材野生抚育面积达2.9万亩,人工种植8.9万亩,人工养麝78头。
传统藏医药科研及制剂生产有了新的发展,“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州县中藏医院及藏医研究所充分利用藏医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疗效独特、价廉物美、群众基础极其深厚等优势和高原特有的资源优势,加大了研发力度。目前,全州有中藏医院17所(具备藏药加工条件的藏医院9所),藏医药研究所3所,常年生产藏药制剂300余种。德格藏医院还在广州、深圳、成都、康定等地开设了藏医药门诊,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乡城县藏医院新研制的“甘露治肝胶囊”、“康巴雄丸”等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白玉县藏医院研制的“九味黑药丸”列入省科研课题,同时取得了藏药制剂许可证。
1998年至2005年,在康定、道孚、丹巴等12个县开展了中藏药材种植栽培试验示范,共实施省、州药业重点科技项目68项,投入科技经费164.5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让世人更进一步了解我州的中藏药业,促进招商引资,我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与交流工作。连续两届组团参加了成都“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和“第五、六届西部国际博览会”,我州组织的论文、推出的招商引资项目和展品等,受到参展商和顾客的关注与青睐。
中藏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虽然现在中藏药在我州还普遍处于创业初期,人才、资金、技术仍然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立足于蓝图规划,不断探索,奋力进取,中藏药的巨大潜力一定会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致富的动力源泉。
泸定高原生物科技开发中心实施的“玻棱瓜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目前已初具规模。2005年已建立规范化种植示范地238.6亩,实现产值28.6万元。泸定高原生物科技开发中心在2004年开展玻棱瓜人工栽培小范围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栽培实用技术,开展了规模化种植试验示范。2005年在泸定县兴隆乡庆丰村(海拔2000米),示范种植玻棱瓜238.6亩,中心分别与119户种植农户签订了回收玻棱瓜子合同,回收价格每公斤40元。当地老百姓又多了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
其实,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今后我州将围绕“三基地一中心”,以“冬虫夏草、川贝母、沙棘、翼首草、野山杏”五大中藏药材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为支撑,努力培育一批大型中藏药龙头企业(集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从而确立中藏药产业在我州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发展中藏药业,努力将中藏药业培养成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将对甘孜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到2010年,建立1万平方公里的野生中藏药材资源保护基地,建立大宗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50万亩,建立优质中藏药材人工种植基地10万亩,培育2-3个年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企业,支持药材加工及中藏成药生产企业做大做强,研制5-10个市场占有率高、社会经济效益好的特色藏药新药及相关健康产品,中藏药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以上,涉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大幅度提高。
我州的中藏药业在国内外皆有相当声誉,而在被立为推动我州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后他就更是受到关注。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和中藏药文化的广泛影响,我们应该坚信中藏药业一定会成为我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最新文章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