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用植物提取物生产与出口
时间:2001-10-16
浏览数:(1519)
关键词:

     应防止生产一哄而上 造成经营秩序混乱

     我国植物提取物从外贸出口的意义上来划分,基本上属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出口的提取物,主要用于烟草、食品等行业的原料,出口的历史比较长,但增长比较慢。另一类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用做国外植物药的原料,发展比较快,这类植物提取物是今后我国出口发展的重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从植物提取物出口规模上来看,1995年之前,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从未超过5000万美元。1996年出口额猛增至近1亿美元,1997年出口额达到1.225亿美元,1998年出口额达到1.374亿美元,出现了大幅增长。1999年出口额有所下降,出口总额为1.236亿美元,基本与1997年持平,比1998年下降11%。2000年出口有所回升,比上年增长13%。

    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价格不稳定,总的呈大幅下降的趋势。1996年,我国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平均出口价格为20130美元/吨,1999年平均出口价格为15570美元/吨,比1996年下降了22.7%。2000年上半年继续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吨的售价为14210美元,比1999年上半年同期的每吨18420美元下降了23%。

    我国植物提取物生产经营分散,生产厂家有500多家,出口经营的公司有200多家。出口经营仍以外贸公司为主,占到出口总额的80%以上。除去一部分代理商外,外贸公司仍然是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的主力军。

    我国药用植物提取物同传统中药的出口市场不同。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199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4398万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1.9%;对欧洲出口1816万美元,占17.3%;对日本、韩国出口1893万美元,占18.1%;对其它市场出口2388万美元,占22.7%。1999年,我国对美国出口3997万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2%,绝对值减少404万美元,占24.5%,绝对值增加352万美元,占有比例增长了7.2个百分美元,占有比例增长了4.7个百分点;对其它市场出口655万美元,占7.4%,绝对值减少1733万美元,占有比例下降了15.1个百分点。由于世界现代植物药的生产销售主要是在欧美,上述市场变化的趋势说明了两点,一是我国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出口经营能力增强,直接出口增加。二是出口价格竞争加剧,大部分从事转口的外国或境外的公司退出了这一经营领域。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对于天然药物、传统医药等现代医学的替代疗法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首先,是民众对于替代疗法的认识度提高,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消费市场。据美国1997年统计,1997年全美替代疗法的费用达到了170亿美元,占全美全年医疗费用的3%,其中草药达到了40亿美元。在法国,采用草药作为治疗手段的医师高达70%以上,其中部分草药治疗费用已被列入了政府和医疗保险范围之内。第二,是医药科技界对传统医药的认识与进一步的研究。中医针灸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使中国传统医学大放光彩。美国FDA成立专门机构研究中草药。德国、法国、英国等也都加强了对植物药与传统医药的研究。第三,政府主管当局对传统医药管理采取了灵活态度。1994年10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膳食补充物法》,标志着西方政府对天然药物与传统医药采取了一种较为灵活的管理态度。在一些受传统医疗传统药物影响较深的国家和地区,已正式将传统药物列入了药物管理,给予植物药和传统药品以有别于化学药物的管理办法。欧盟及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也将包括中药在内的草药纳入了政府药品管理之列。澳大利亚维多得亚州已通过中医合法化的立法程序。第四,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大力提倡和推动。在北京2000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WHO已将推动中药等传统药物进入各国的医疗卫生保险体系作为该组织2002年前的三大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众所周知,目前传统中药进入西方药品主流市场仍然十分困难。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我国传统中药自身的一些特点,要获得过世界各国的药品管理法规的许可,从而以药品的身份进入各国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药国际化的进程十分艰难。我国中成药的出口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1996年以后甚至出现了连续多年的出口下降,目前中成药的出口低于我国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在这种情况下,以药用植物提取物组合的全新中药复方药物出口,有可能是另一个较好的出口方式,也许可以带动我国的中药出口。

    我国药用植物提取物仍以中间产品为主,这是我国药用植物提取物进入国际市场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作为药用原料出口,可能会导致三个方面的问题产生。一是生产一哄而上,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经营秩序混乱。500多家生产厂家,规模大小不一,技术力量差距很大,往往造成热一个品种就垮一个品种的结局。2000年以来,各地对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投资又掀起一轮高潮。这一轮新的投资热,规模大、起点高,对提高我国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生产与经营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势必引起新一轮的价格战,挤垮一批企业。第二个问题是带来营销的困难,原料性产品很难产生知名品牌,技术越低,越容易受到冲击。我国药用植物提取物发展至今,除宏生堂、天诚、金可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外,还没有产生一个叫得响的品牌,这不利于企业的规模化发展。第三个问题是严重的低价竞争。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但没有质量保证的低价竞争,既搞乱了市场,又砸掉了中国名优商品的牌子。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