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原料的主角:功能脂质
天然功能脂质主要指特异性脂肪酸、脂类伴随物及其衍生物等,其结构和组成与人体营养健康密切相关,尤其对高血脂、记忆衰退等慢性疾病具有积极的干预、调节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脂质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法规对功能脂质原料作新食品原料的批准也逐年增多,据植提桥媒体统计,这十年批准的脂质新食品原料有30余种。根据原料的来源不同,可分为木本油、草本油、微生物油脂、动物油脂、酶转脂以及其它。
木本油
序号 | 名称 | 来源 | 主要成分及含量 | 推荐食用量 |
1 | 杜仲籽油 | 杜仲籽 | α-亚麻酸≥45% | ≤3毫升/天 |
2 | 茶叶籽油 | 茶叶籽 | 油酸40-60%;亚油酸15-35% | ≤15克/天 |
3 | 翅果油 | 翅果油树种仁 | 油酸≥28%;亚油酸≥42% | ≤15克/天 |
4 | 元宝枫籽油 | 元宝枫树种仁 | 亚油酸≥30.0%;油酸≥10.0%;神经酸≥3.0% | ≤3克/天 |
5 | 美藤果油 | 美藤果种籽 | 亚麻酸≥35%;亚油酸≥30% | |
6 | 盐肤木果油 | 盐肤木果实 | 油酸≥52%;亚油酸≥14% | |
7 | 长柄扁桃油 | 长柄扁桃 种仁 | 油酸≥70%;亚油酸≥26% | |
8 | 光皮梾木果油 | 光皮梾木果实 | 油酸≥20%;亚油酸≥38% | |
9 | 乳木果油 | 乳油木树果仁 | 油酸≥25%;硬脂酸≥25% |
草本油
序号 | 名称 | 来源 | 主要成分及含量 | 推荐食用量 |
1 | 御米油 | 罂粟的种子 | 亚油酸≥60.0-81.0% | ≤25克/天 |
2 | 牡丹籽油 | 丹凤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籽仁 | 亚麻酸≥38.0%;亚油酸≥25.0%;油酸≥21.0% | ≤10克/天 |
3 | 盐地碱蓬籽油 | 盐地碱蓬种籽 | 亚油酸≥50%;亚麻酸≥5% | |
4 | 水飞蓟籽油 | 水飞蓟籽 | 油酸≥30%;亚油酸≥40% | |
5 | 番茄籽油 | 番茄籽 | 油酸≥19%;亚油酸≥50% |
微生物油脂
序号 | 名称 | 来源 | 主要成分及含量 | 推荐食用量 |
1 | DHA藻油 | 裂壶藻、吾肯氏壶藻、寇氏隐甲藻 | DHA≥35g/100g | ≤300毫克/天(以纯DHA计) |
2 | 花生四烯酸油脂 | 高山被孢霉 | 花生四烯酸≥38g/100g | ≤600毫克/天(以纯花生四烯酸计) |
3 | γ-亚麻酸油脂(来源于刺孢小克银汉霉) | 刺孢小克银汉霉 | 油酸≥27-47g/100g;亚油酸≥10-26g/100g;γ-亚麻酸≥8g/100g | ≤6 克/天 |
动物油脂
酶转脂
序号 | 名称 | 来源 | 主要成分及含量 | 推荐食用量 |
1 | 共轭亚油酸 | 红花籽油 | 共轭亚油酸700-800 mg/g | <6g/天 |
2 |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 红花籽油 | 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 77%-83% | <6g/天 |
3 | 甘油二酯油 |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 | 甘油二酯≥40% | ≤30克/天 |
4 | 蔗糖聚酯 | 大豆油 | 蔗糖聚酯≥97% | ≤10.6克/天 |
5 | 磷脂酰丝氨酸 | 大豆 | 磷脂酰丝氨酸50.0%-60.0% | ≤600毫克/天 |
6 |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 | 来源于食用椰子油、棕榈仁油 |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18g/100g;中链脂肪酸≥11g/100g | ≤30克/天 |
其它
序号 | 名称 | 来源 | 主要成分及含量 | 推荐食用量 |
1 | 叶黄素酯 | 万寿菊花 | 叶黄素二棕榈酸酯>55.8% | ≤12mg/天 |
2 | 植物甾烷醇酯 | 大豆油、塔罗油等 | 植物甾烷醇≥55% | <5克/天 |
3 | 植物甾醇 | 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塔罗油 | 植物甾醇≥90% | ≤2.4克/天 |
4 | 植物甾醇酯 | 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塔罗油 | 植物甾醇酯+植物甾醇≥97% | ≤3.9克/天 |
5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绿茶叶 | EGCG≥94% | ≤300毫克/天(以EGCG计) |
6 | (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 | 万寿菊花 | 玉米黄质≥50g/100g | ≤4毫克/天 |
7 | 顺-15-二十四碳烯酸(神经酸) | 菜籽油 | 神经酸≥85g/100g | ≤ 300毫克/天 |
8 | 米糠脂肪烷醇 | 米糠 | 高级脂肪烷醇78-88g/100g | ≤ 300毫克/天 |
心脑健康:功能脂质关注的焦点
以往一提到脂类,人们就自然的联想到了肥胖和慢病,大家对脂肪产生了很深的误解,甚至到了“谈脂色变”的地步。随着大众对油脂科学认识的加深,人们已逐渐意识到脂肪中的反式脂肪酸以及脂肪摄入比例的失调才是致病元凶。
功能脂质中最主要的一类就是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棕榈油酸等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ALA、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具有减少LDL-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调节血糖的功效;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α-亚麻酸都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神经元、神经胶质和免疫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是体内合成多种重要激素样分子的前体。
新食品原料中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
ω 3多元不饱和 α-亚麻酸(ALA)(18:3)
二十碳五烯酸(EPA)(20:5)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
ω 6多元不饱和 亚油酸(LA)(18:2)
共轭亚油酸(CLA)(18:2)
γ-亚麻酸(GLA)(18:3)
花生四烯酸(ARA)(20:4)
ω 7单元不饱和 棕榈油酸(16:1)
ω 9单元不饱和 油酸(18:1)
神经酸(鲨油酸)(24:1)
2013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首次增加了ALA、DHA、EPA的推荐值,并强调了针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和孕妇的推荐值,并明确指出DHA对脑及视觉功能发育具有重要作用;EPA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发挥调节血脂作用;EPA和DHA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人群 EPA+DHA
AI(mg) AMDR(g)
孕妇 250(DHA 200) —
儿童 100(DHA,1-3岁) —
少年 — —
成人 — 0.25-2.0
老人 — 0.25-2.0
AMDR: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表示未制定参考值
产品形式多样、健康来源的功能油脂,更值得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