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原料和肠道菌群的联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时间:2017-08-22
浏览数:(3105)
关键词: 肠道 原料 功能
最近几年,肠道菌群的火热度不断增加,相关的科研文章也是层出不穷。人们的肠道菌群的认知也从最初的消化健康在向其他方向转化,如癌症、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认知健康等等。最近,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又出现新的进展。
 
肠道菌和类黄酮联手之一:抗流感病毒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一项小鼠试验中发现,类黄酮和肠道菌群的联手可降低流感症状的程度,原因在于黄酮类和肠道中细菌的结合会产生一种代谢物质,该代谢物称之为脱氨基酪氨酸(desaminotyrosine ,DAT)。研究人员把DAT注射给小鼠后,随后用流感病毒感染老鼠,发现这些老鼠肺部损伤要比未注射DAT老鼠损伤的少。
 
类黄酮在体内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肠道中需要具有合适的细菌。通过对人体微生物筛选,研究人员发现类黄酮和肠道中特定细菌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orbiscindens)的结合才会产生DAT,同时这种细菌会作用于黄酮类物质从而控制免疫反应。
 
尽管DAT并未阻止老鼠患上流感,但黄酮类代谢物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可降低感染的程度。即使DAT组老鼠和对照组老鼠的感染水平基本一致,但前者肺部损伤更低。研究人员指出,该项研究结果或可用于易感染人群抵抗流感并发症的出现,如肺炎。DAT的应用或可降低流感人群的疾病风险,这种方式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通过免疫反应去抑制病毒。
 
DAT发挥作用的方式是通过1型干扰素信号实现的,目前已经鉴定出至少一种细菌利用这些膳食化合物增强干扰素信号,干扰素是一组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活性的蛋白质,其可预防老鼠发生流感相关的肺部损伤。在人体中,这种损伤经常导致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未来的研究是识别出可利用类黄酮增强免疫反应的其他肠道细菌,以及如何提高这些细菌在肠道中的定殖和生长。
 
肠道菌和类黄酮联手之二:减肥
利用肠道菌群去减肥已经算不上是新鲜事了,早先的“胖瘦双胞胎试验”和“双胞胎肠道移植小鼠试验”已经证明了肠道微生物会引起肥胖的出现,也有相关企业推出益生菌减肥产品。2016年,以色列的一项小鼠研究发现,减肥总是反弹可能和肠道菌群与类黄酮化合物相互作用有关系。
 
高脂和低脂饮食的交替循环会改变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体重更容易增加。研究发现,每当高脂-正常饮食的小鼠恢复到最初体重时,它们的耗氧量、能量消耗和其他肥胖指标均恢复到了正常值,但是它们在每个饮食循环里净增长的体重多于一直保持高脂饮食的小鼠,这可能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比较少,可能是因为高脂饮食中缺乏黄酮类化合物,同时也可能因为小鼠体内菌群结构的转变破坏了有益的黄酮类化合物。当小鼠回归正常饮食并减轻体重后,体内菌群对食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关系并没有随之恢复,但补充黄酮类化合物后可抑制体重的过分反弹。未来,研究人员将开展相关的人体临床试验,以验证黄酮类化合物对脂肪使用和储存及抗氧化的作用。
 
改善功能原料生物利用度新思路,肠道菌群
我们都知道,影响功能原料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原料本身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脂溶性、水溶性、稳定性等),载体技术和产品剂型的特性,提取和加工技术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规的影响因素。近几年,人们发现人体基因、饮食方式、肠道菌群等对功能原料利用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的分布状况。部分研究也表明,人体肠道菌群的代谢活性与天然功能性原料在体内发挥作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的肠道菌群通过脱甲基、脱羟基、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将药物转化为相对分子量更小、极性减弱、脂溶性增强的活性成分,这样易于被机体吸收而达到治疗作用。
 
关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还只是冰山一角!
关于肠道微生态和功能原料之间的研究更是任重而道远!
即将召开的植提桥生物利用度大会也有更多关于肠道菌群与生物利用度的演讲与讨论,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