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将达2790亿美元以上,这是一个怎样的市场?
时间:2017-07-18
浏览数:(184)
关键词: 保健品 营养 数据
根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调查数据,2015年全球营养保健品市场规模为1826亿美元,预计未来4年内将达到2789.5亿美元。并且直到2021年,该市场仍将继续以7.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推动该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功能性食品和饮料、膳食补充剂和个人护理品的青睐。随着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的实施,食品安全市场的增长也受到了影响。为了遵守这些规定,生产商将面临各种各样的生产挑战。不过在短期内,它们可以适应这些监管变化带来的负担,利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所带来的机遇。
 
除了监管方面的挑战之外,消费者对清洁标签产品、可追溯的原料、可持续包装以及延长货架期的产品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些可能都会影响到食品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不过同时,生产商可以引导供应商做出正确的包装设备和材料,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并保持他们的生产运营效率和利润。
 
许多食品和饮料制造商已经采取措施,以遵守适用于特定行业的FSMA规定。由于包装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的设计修改,这些公司可以继续实施加速卫生流程的解决方案。根据PMMI的2016年食品安全现代化更新报告,制造商们正在寻求改善卫生设计,增加不锈钢的使用,将清洁时间从30分钟减少到5分钟,并实施更多的无工具设计以满足FSMA的要求。

例如,如果一家食品和饮料制造商在同一工厂生产无麸质和含麸质产品,他们必须考虑清洁的必要性,以防止交叉污染。为了减少风险,营养食品公司应该利用良好加工规范(GMP),并指定卫生区划项目来区分未加工食品和加工食品的位置。
 
由于FSMA旨在促进对原料污染事件更为有效的预防和规划,先进的追踪和跟踪机制,以及迅速从货架上撤下有问题的产品的做法是很有必要的。数据收集和IT改进也是OEM设备计划的重要任务。新的监测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以促进高效的跟踪和追踪活动,在FSMA更新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营养食品和饮料加工企业也不例外,它们必须共同投资这些技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监控、测试和存档他们的安全程序来评估风险,然后在期刊上发表,以此向FDA和相关部门证明他们的生产过程是干净和安全的。生产商对清洁能力的关注,以及对卫生工作场所的记录和展示,都将有助于防止监管问题的产生。
 
清洁标签
消费者对清洁标签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调查数据显示,37%的美国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都在寻找可以辨认的成分,并拒绝那些无法辨认的成分。此外,企业的社会责任(CSR)也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它们如何以及在何地生产不同的营养食品和功能食品原料。没有任何一家食品制造商会想要通过消费者觉得不舒服的方式来获取原料。例如,当棕榈油提取对野生动物和环境造成影响时,媒体的大肆报道会对那些违背了提供有益健康产品承诺的品牌造成很大的影响。

营养保健品是消费者寻求健康食品和药物替代品的重要选择,因此,保健品制造商必须考虑这些成分的来源。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当地采购非转基因、无麸质、天然和有机成分也可以成为吸引健康消费者的有效方法。事实上,在PMMI 2017年食品加工业务报告中,有食品生产商表示,在美国市场上消费者知道它们生产的食品原料来自哪里是其价值所在,这需要极大的供应链透明度。
 
消费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可持续生产,并使产品的碳排放量最小化等。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可持续包装的解决方案,问题在于如何适当延长货架期,同时还要兼顾消费者对添加剂和防腐剂的排斥。像可循环利用,可生物降解,甚至是纸制的小袋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得不提是,PMMI 2016年的食品包装趋势和进展报告显示,80%的食品公司领导人表示对可持续的包装感兴趣,但是需要保证这些包装适当的货架期,以及为易腐食品提供适当的屏障保护。另一方面,灵活的小袋为轻量化产品提供了机会,同时节约了空间和原料,为产品提供了广泛的屏障保护,防止产品暴露在空气、紫外线和其他污染物下。
 
软包装的进步甚至使人们对诸如高压处理(HPP)等现有技术产生了兴趣,这些技术让不含添加剂的产品延长货架期。HPP是一种使用强压来杀死食品和饮料中病原体的技术,例如营养食品和压缩果汁。使用HPP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产品的货架期延长三到四倍,而不使用化学添加剂。例如,通常一款健康天然的果汁只有三天的保质期,而HPP技术可以让其延长到12天。

此外,HPP还能保护天然原料的风味特性,而化学添加剂和巴氏杀菌法在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成分却可以改变风味。为了协助推进这项技术的发展,并正式实施行业最佳实践,PMMI组建了冷压力委员会(Cold Pressure Council)。
 
事实上,在不断增长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以及在创新技术、消费趋势、监管事务和全行业挑战中保持与时俱进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仅需要相关参与者独具慧眼,还需进行更多的行业间的合作。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