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健康行业的收购之路,根本停不下来
时间:2017-03-17
浏览数:(222)
关键词: 之路 中国 根本
国内大健康行业停不下来的买买买
近几年我国大健康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并且出现了很多国内膳食补充剂企业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如厦门金达威收购了Doctor’s Best,中国西王食品股份有限收购了加拿大Iovate健康科技国际有限公司,广州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保健品企业澳莱优品(Swisse)等等。

2016年有些中国保健品企业对健安喜(GNC)也表现出了一些兴趣,只是后来就没有下文了。路透社最近也表示,中国买家可能对收购美国自然之宝(Nature's Bounty)很感兴趣,不过彭博社(Bloomberg)表示美国贝恩投资有限公司和Xio Group也是潜在的买家。
中国消费者明显对“美国制造”等国外保健品有着谜一般的信心,我国的补充剂生产商也明显感知到了这一点,这或许就是他们不遗余力的收购国外保健品企业的原因之一。Nutrition Capital Nework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发生了15大合并与收购案中,只有5起发生在下半年,而其中4起都涉及中国保健品企业。在中国保健品企业收购的4家国外企业中,有两家是澳大利亚公司,这或许是可以从侧面说明,相比美国,中国投资者可能更加青睐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保健品公司。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市场的潜力,已经被国外厂商足够重视。
2016年大健康行业的10大合并与收购案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2016年完成的主要合并收购事件中,涉及企业大多为食品和饮料企业,如联合利华、百事可乐、达能、荷美尔食品和高乐士等。尽管相较于食品和饮料市场,膳食补充剂市场还很小众,但该市场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大健康行业多点开花
随着近些年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针对不同人群的膳食补充剂产品层出不穷,如运动营养品和健身、瑜伽补充剂,以及产前和产后健康补充剂、孕妇健康补充剂、更年期女性健康补充剂等。年轻的千禧一代是更膳食补充剂的忠实粉丝,而且这些人更倾向于网购,而不是传统的补充剂实体店,这对膳食补充剂行业来说是不小的机遇。
不得不说,美国风投公司对膳食补充剂品牌的收购不太感兴趣。而Swander Pace对Swanson Health Products的收购以及Clorox对ReNew Life的收购则表明,私募股权和主流消费产品公司对补充剂品牌提供的商业模型、可靠的科技以及在消费者中建立的声誉还是比较看重的。
益生菌领域的机遇
在大健康领域,益生菌也是投资者比较看好的行业,比如在2016年,科汉森收购Probi,扩展了自己的益生菌业务。在Butrition Capital Network公布的大健康行业10大合并收购时间中,有两项收购就涉及益生菌供应商,即高乐士对ReNew Life的收购和百事可乐对probiotic soda公司的收购。此外,帝斯曼对美国实验室UP4益生菌业务的收购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行业的收购趋势。
医疗保险系统中的机遇
高质量的营养补充剂产品是维持长期维持公众健康和减少医疗支出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这一策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之前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降低呼吸系统感染风险,Omega-3有益孕期母子健康,这些都正明膳食补充剂产品是可以降低医疗体系成本的。虽然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不是直接的商业机遇,但是值得行业为此努力。
本土补充剂企业的强势崛起
前几年只要一提起国产保健品,相信很多人都会大摇其头;而一说起国外保健品,人们又趋之若鹜。美国维生素片和蛋白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奶粉,都是国人争相抢购的香饽饽。以前国内的保健品行业确实不容乐观,但所谓“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整个行业的风评不佳,与个别不良企业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殊不知,近几年大健康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的明显的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保健品市场之一,很多保健品行业的巨头都很看重中国市场。国内也不乏优秀的保健品企业,甚至一度出现“国人买国外保健品,国内保健品企业收购国外企业”的有趣现象。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保健品发展最为活跃的国际市场之一,对于国外营养品来说,中国具有极其强大的购买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在医药技术以及新营养品开发上相对落后于欧美国家。所以在技术上,中方企业收购欧美营养品企业除了扩大供应源之外,还能获取西方公司先进的技术专利。相信随着国内大健康氛围的好转和企业的发展,国内消费者对国产营养品会越来越有信心。
近几年我国大健康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并且出现了很多国内膳食补充剂企业收购国外企业的案例,如厦门金达威收购了Doctor’s Best,中国西王食品股份有限收购了加拿大Iovate健康科技国际有限公司,广州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保健品企业澳莱优品(Swisse)等等。

2016年有些中国保健品企业对健安喜(GNC)也表现出了一些兴趣,只是后来就没有下文了。路透社最近也表示,中国买家可能对收购美国自然之宝(Nature's Bounty)很感兴趣,不过彭博社(Bloomberg)表示美国贝恩投资有限公司和Xio Group也是潜在的买家。
中国消费者明显对“美国制造”等国外保健品有着谜一般的信心,我国的补充剂生产商也明显感知到了这一点,这或许就是他们不遗余力的收购国外保健品企业的原因之一。Nutrition Capital Nework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发生了15大合并与收购案中,只有5起发生在下半年,而其中4起都涉及中国保健品企业。在中国保健品企业收购的4家国外企业中,有两家是澳大利亚公司,这或许是可以从侧面说明,相比美国,中国投资者可能更加青睐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保健品公司。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市场的潜力,已经被国外厂商足够重视。
2016年大健康行业的10大合并与收购案如下图所示:
被收购的公司 | 收购者 | 收购金额(百万美元) |
WhiteWave Foods | 达能 | 12500 |
Capsugel | 龙沙集团(Lonza) | 5500 |
Bai | 斯奈普(Dr.Pepper Snapple) | 1700 |
Iovate Health Sciences Inc | 中国西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730 |
Seventh Generation | 联合利华 | 700 |
TIC Gums | 宜瑞安 | 400 |
InterHealth Nutraceuticals | 龙沙集团(Lonza) | 300 |
Renew Life | 高乐士(Clorox) | 290 |
Justin’s Nut Butter | 荷美尔食品(Hormel Foods) | 286 |
KeVita | 百事可乐 | 200 |
由上图可以看出,2016年完成的主要合并收购事件中,涉及企业大多为食品和饮料企业,如联合利华、百事可乐、达能、荷美尔食品和高乐士等。尽管相较于食品和饮料市场,膳食补充剂市场还很小众,但该市场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大健康行业多点开花
随着近些年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针对不同人群的膳食补充剂产品层出不穷,如运动营养品和健身、瑜伽补充剂,以及产前和产后健康补充剂、孕妇健康补充剂、更年期女性健康补充剂等。年轻的千禧一代是更膳食补充剂的忠实粉丝,而且这些人更倾向于网购,而不是传统的补充剂实体店,这对膳食补充剂行业来说是不小的机遇。
不得不说,美国风投公司对膳食补充剂品牌的收购不太感兴趣。而Swander Pace对Swanson Health Products的收购以及Clorox对ReNew Life的收购则表明,私募股权和主流消费产品公司对补充剂品牌提供的商业模型、可靠的科技以及在消费者中建立的声誉还是比较看重的。
益生菌领域的机遇
在大健康领域,益生菌也是投资者比较看好的行业,比如在2016年,科汉森收购Probi,扩展了自己的益生菌业务。在Butrition Capital Network公布的大健康行业10大合并收购时间中,有两项收购就涉及益生菌供应商,即高乐士对ReNew Life的收购和百事可乐对probiotic soda公司的收购。此外,帝斯曼对美国实验室UP4益生菌业务的收购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行业的收购趋势。
医疗保险系统中的机遇
高质量的营养补充剂产品是维持长期维持公众健康和减少医疗支出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这一策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之前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降低呼吸系统感染风险,Omega-3有益孕期母子健康,这些都正明膳食补充剂产品是可以降低医疗体系成本的。虽然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不是直接的商业机遇,但是值得行业为此努力。
本土补充剂企业的强势崛起
前几年只要一提起国产保健品,相信很多人都会大摇其头;而一说起国外保健品,人们又趋之若鹜。美国维生素片和蛋白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奶粉,都是国人争相抢购的香饽饽。以前国内的保健品行业确实不容乐观,但所谓“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整个行业的风评不佳,与个别不良企业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殊不知,近几年大健康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的明显的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保健品市场之一,很多保健品行业的巨头都很看重中国市场。国内也不乏优秀的保健品企业,甚至一度出现“国人买国外保健品,国内保健品企业收购国外企业”的有趣现象。中国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保健品发展最为活跃的国际市场之一,对于国外营养品来说,中国具有极其强大的购买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在医药技术以及新营养品开发上相对落后于欧美国家。所以在技术上,中方企业收购欧美营养品企业除了扩大供应源之外,还能获取西方公司先进的技术专利。相信随着国内大健康氛围的好转和企业的发展,国内消费者对国产营养品会越来越有信心。
最新文章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