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白藜芦醇减轻炎症性痛苦再获研究证实
时间:2016-08-08
浏览数:(316)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抗炎 止痛
日本芳珂株式会社和麻布大学进行的联合研究显示,食品原料“白藜芦醇”具有减轻炎症性疼痛的效果。据植提桥媒体了解,该项研究已发表在国际性神经科学与疼痛相关学术期刊《Brain Research Bulletin》和《Molecular Pain》上。
 
<研究历程>
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但是,一旦体内存在过度的炎症和神经障害,则就算治好了损伤疼痛感觉依然存在,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病理性疼痛。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必要的疼痛会导致生活质量(QOL)的下降。
从当下的医学现状来看,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物理矫形器疗法等保守疗法为主,也会实施替代疗法(推拿疗法、按摩、针灸等)和认知行为疗法,但尚未确立根本性治疗方法。
 
<方法和研究结果>
麻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部的武田守教授与芳珂的研究团队为了探索食品“机体调节功能”的新的可能性,从2015年开始着眼于疼痛缓解进行神经生理学研究。
试验向患有炎症性疼痛的动物投予食源性多酚白藜芦醇,发现其疼痛程度(感到疼痛阈值上升)得到了缓解(图1)。另外,与发生炎症的第1天相比,第2天的疼痛更能得到抑制。
研究人员认为,炎症性疼痛以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为原料,在所谓的“环加氧酶”的作用下产生了疼痛物质“前列腺素E2”,外周神经受到伤害性刺激变得兴奋,脑部因此接收信号并感到疼痛。白藜芦醇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进而抑制了前列腺素E 2的产生,最终抑制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另外,白藜芦醇通过抑制神经兴奋物质谷氨酸的受体结合,阻止了疼痛信号的传输。
 图1:炎症部位有关疼痛感觉的痛阈值变化

注释:痛阈值是疼痛刺激引起应激组织反应的最低值,为临界值的意思。也就是刺激生体系等时,虽然对小刺激不产生反应,但当超过某限度时就会激烈反应的这种界限值。痛阈值是机体对外力刺激最大的承受能力,痛阈值越高,承受疼痛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