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减少结肠癌风险再获证实
时间:2016-03-24
浏览数:(111)
关键词: 结肠癌 阿司匹林 风险
近年来,作为解热镇痛药而闻名的“阿司匹林”,关于其有可能具有预防癌症效果的问题,已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包括日本的各国调查中,发现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患上结肠癌的可能性也会有所降低。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京)的研究小组为了证实这种效果,于2015年11月开始,实施了7,000人规模的临床试验。在此背景下,美国进行了以约13万人为对象长达32年的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人类患上结肠癌的风险。据植提桥媒体了解,该结果发表已于3月3日刊登在美国医学杂志《JAMA Oncology》(电子版)上。因为阿司匹林是相对便宜的药品,实施调查的美国麻省总医院的安德鲁·chan表示,“可以将定期服用阿司匹林作为低成本的大肠癌预防对策”。

美国将建议用阿司匹林预防结肠癌
在这项研究中,就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对所有的癌症,例如肺癌和乳腺癌以及直肠癌的关联性进行调查。所选对象为医生和护士等医护人员135,965人(女性88,084人、男性47,881人),进行了平均32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6年或以上一周定期服用2次以上阿司匹林的人,与不服用的人相比,患上癌症(包括所有类型的癌症)的风险降低了3%,其中结肠癌的患病风险明显降低了19%。
结果还发现,除了结肠癌之外,胰腺癌,胃癌和食道癌甚至是整个消化道癌症,在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之后,其患病风险都降低了15%。然而,在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消化道以外的癌症,尚未显示出风险降低的迹象。
关于此次调查结果,Chan等人表示,“由于研究采用的是观察研究的手法,因而并不表示因果关系”,“在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比起用内窥镜筛查大肠癌,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不失为一种预防结肠癌的廉价措施。”
应当指出的是,美国预防医疗服务委员会(USPSTF)计划在近几年内面向50岁以上的中年人士,建议定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结肠癌和心脏疾病。另一方面,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正在以7000个切除结肠息肉的人为对象实施临床试验,以此确定阿司匹林是否可预防息肉复发或结肠癌的发生。待结果出现时,相信在日本用阿司匹林预防大肠癌也将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由于阿司匹林也有出血等副作用,在探明它的效果和安全性之前,提醒读者不要通过自身判断直接用药。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英语:Aspirin),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故俗称它为“万灵药”。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在这项研究中,就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对所有的癌症,例如肺癌和乳腺癌以及直肠癌的关联性进行调查。所选对象为医生和护士等医护人员135,965人(女性88,084人、男性47,881人),进行了平均32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6年或以上一周定期服用2次以上阿司匹林的人,与不服用的人相比,患上癌症(包括所有类型的癌症)的风险降低了3%,其中结肠癌的患病风险明显降低了19%。
结果还发现,除了结肠癌之外,胰腺癌,胃癌和食道癌甚至是整个消化道癌症,在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之后,其患病风险都降低了15%。然而,在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消化道以外的癌症,尚未显示出风险降低的迹象。
关于此次调查结果,Chan等人表示,“由于研究采用的是观察研究的手法,因而并不表示因果关系”,“在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比起用内窥镜筛查大肠癌,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不失为一种预防结肠癌的廉价措施。”
应当指出的是,美国预防医疗服务委员会(USPSTF)计划在近几年内面向50岁以上的中年人士,建议定期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结肠癌和心脏疾病。另一方面,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正在以7000个切除结肠息肉的人为对象实施临床试验,以此确定阿司匹林是否可预防息肉复发或结肠癌的发生。待结果出现时,相信在日本用阿司匹林预防大肠癌也将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由于阿司匹林也有出血等副作用,在探明它的效果和安全性之前,提醒读者不要通过自身判断直接用药。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英语:Aspirin),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故俗称它为“万灵药”。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最新文章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