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启动与创新:新企业积极活跃 大型企业表现平平
时间:2015-06-15
浏览数:(80)
关键词: 品牌 启动 创新 咖啡 可乐
    目前,创新在大型消费者和零售企业已经是死气沉沉了。放眼望去消费巨头欧莱雅、联合利华、可乐或卡夫: 在过去的十年,开发的新品牌的数量基本是零。
    据植提桥媒体了解,去年秋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推出了“创新”的新产品:低热量版本的旗舰饮料。这个品牌的新产品几乎相同:两款新苏打水注入了相同的天然甜味剂——甜菊糖。甚至新包装设计也是同样的绿色。在今天的消费者和零售格局中这是多么低门槛的创新


    大型消费和零售企业并未开启新品牌,反而,新兴的独立品牌成为俘获年轻消费者的创新品牌,它们生产健康、便捷、环保和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
    根据尼尔森销售数据,2008年至2013年之间,大品牌丢失了酸奶市场的19%,咖啡市场的7%,沐浴和洗浴市场的3%。
    而这三类也不例外,虽然他们几乎一直统治地位:在过去五年,随着销售转移到年轻品牌,大品牌已经在大部分消费和零售类市场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250亿美元的咖啡市场,年轻的品牌如蓝瓶、阿尔提斯和Stumptown已赢得了27.5亿美元的销售额增长。
    消费者的个性化,这一趋势由投资银行杰富瑞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如果作为在TSG消费者伙伴和Encore消费资本上的一个私人股本投资者;并且,最近,同时为新兴消费和零售公司建立一个在线的私募股权市场。
    据植提桥媒体了解,新一代的消费者已经开始进入市场,这群人在穿衣、打扮、饮食方面与其父辈皆不相同。虽然过去千禧一代只是消费者购买力的一小部分,但如今,他们将成为超过了婴儿潮一代的最大的一部分人口。7500万的千禧一代消费者渴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品牌。例如,二十年前,来自三家公司的狗粮对美国消费者来说已经足够好了。而现在,狗的主人却趋向在有机、无麸质,素食和各年龄段的狗粮之间进行选择。
    同样地,在几年前,酸奶爱好者想要创新的产品,于是他们转向了希腊酸奶。消费者的个性化的结果是,与5 - 10年前相比,零售商现在更加愿意把新兴品牌置于货架上。例如,进入好市多(Costco)专卖店,Whole Foods或PETCO,都可以看到这种新品。此外,像认购商业-BirchBox,Love With Food,Trunk Club等其他渠道,更加容易令它们的新兴品牌茁壮成长。大企业不只是不创新,他们也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资产:货架空间。
    大品牌不断地错过新的消费趋势,因为他们判断这些新趋势是时尚或不值得追求的小众。或者试图调整现有的产品线、新标识、新的口号来利用一种趋势。但在陈旧的老产品和品牌上贴上“无麸质”和“有机”和“非转基因”等标签是不会奏效的。越来越多的大品牌都试图找出消费趋势,发现新兴品牌。但同样,他们一直是功亏一篑。
    只要回头看看Vitaminwater(维他命水)和可乐的故事,就可从中悟出一二。随着市场对瓶装水的需求越来越多,可乐静观其变,并等待时机。据植提桥媒体了解,终于在2007年,可口可乐支付了41亿美元收购维他命水,在过去十年,后者的销售额超过3.5亿美元。可见,可口可乐错失这一趋势的代价是惨重的,并最终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限制上涨潜力产品线。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兵法战术沿用至今。首先,他们依靠自己的品牌经理来评估和发现“重要”的趋势。5亿美元品牌的品牌经理会对2-500万美元的公司感兴趣这是值得怀疑的。他/她的工作重点将始终聚焦于更大的品牌 ,即使它们没有增长。
    其次,他们看到的零售销售数据来自诸如尼尔森,IRI或SPINS。虽然这是有价值的,但它仍然是历史数据。有时 过去是未来的预测,但大规模转移像千禧一代和消费者的个性化这种趋势转移却不是必然的。
    因为大型消费和零售品牌会阻碍收购新兴趋势,他们出价过高。据植提桥媒体了解,事实上,在2014年零售和消费交易额增幅超过5000万美元, 总市场增幅1240亿美元增至1950亿美元, 触及五年高位,增长了57%。
    因此,建议消费和零售企业的大品牌寻找新的方法来识别趋势和创新。他们可以通过查看谷歌——一个伟大的公司,创新不断。消费品牌开始效仿谷歌,因为谷歌允许团队成员在创意项目上花费其工作时间的20%。
    他们可以模仿谷歌ZeitgeistMinds——创新者的神奇集会,讨论塑造世界的趋势。他们可以效仿谷歌风险投资公司,已经投资了300多家新兴公司。从其母公司谷歌获得自由,谷歌的品牌经理GV能够找到并深入研究真正创新的趋势。他们使用得到数据不仅仅是品牌经理用来确定最具创新的公司。
    与谷歌不同,大型消费和零售品牌并未搞清楚定位和投资新兴趋势的方案。谷歌所说明的是,需要一个全面的承诺和方法,以接近趋势和培育创新。一旦建设性的理解这一点,那么他们可以开始利用消费者的个性化。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