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成分生物利用度提高技术方案:纳米技术
时间:2015-06-05
浏览数:(122)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酚成分 生物利用度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胡冰致力于筛选食品高分子,构建新型纳米结构,作为植物提取物的口服输送载体,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并探究作用机理。在2015中国天然活性成分创新应用——产学研论坛,胡冰博士关于增强多酚生物利用度方面的演讲报告。
 
    2003年9月美国农业部首次展望了纳米技术在农业和食品中的应用前景,认为纳米技术将改变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从而改变整个食品行业。
 
 
    纳米食品主要包括:功能性食品、食品病原菌与污染物的快速检测、酶的固定化、果蔬涂膜保鲜、食品包装。纳米技术是指“理解和控制直径大约在1-100纳米之间的物质,直径在这个范围内的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使其具有新颖的用途”。
 
    食品功能因子纳米输送载体的基本原理:1,增强食品功能因子溶解性;2,延长食品功能因子肠道中的保留时间;3,增强肠道表皮细胞膜的相互作用;4,直接有效地被肠道细胞吸收。

    胡冰博士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茶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CS-TPP纳米颗粒;CS-CPP纳米颗粒形成机理;CS-CPP纳米颗粒包封EGCG;纳米颗粒的生物性能。
 
    食品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包括纳米乳的安全性;高分子纳米颗粒的安全性;金属纳米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安全性。
  
    不过在座的与会代表也表示出了疑问:地球上的人类的肠胃系统多少年来消化的都是天然食物食材,而通过纳米颗粒来渗透入人的肠道系统,这个逆天的东西是否可能对人类产生伤害呢?

    胡冰也表示:首先我们都是凡人,做不了逆天的东西也做不出逆天的事儿,纳米技术应用到食品领域未来将如何发展,也需要时间进一步印证。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