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麸质食品零售市场将达20亿美元
时间:2015-01-29
浏览数:(441)
关键词: 无麸质食品 零售 20亿美元
无麸质饮食,就是不含麸质的食品。食用无麸质饮食,就是戒断含有麦麸的食物,如意大利面、披萨、啤酒、燕麦、起司、三明治等,甚至酱料、蛋糕、面包、饼干与蛋糕等精致食物,而改以马铃薯、玉米、蔬菜、肉类、豆类、坚果、乳蛋、海鲜、米类等为主,以及购买标示无麸质的食品。

生活中麸质过敏人群不在少数。而在21世纪初,无麸质饮食却掀起欧美饮食界潮流。如今无麸质作为一种饮食风尚,一直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广受欢迎的餐饮连锁必胜客宣布将推出无麸质披萨,无麸质再次获得了行业的关注。据包装事实公司(Packaged Facts)最近的一项数据显示,在零售领域,无麸质食品的销售额在2014年结束的5个年头里演绎了飞速的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市场销售额高达9.73亿美元。
据包装事实公司研究总监大卫表示,零售商通过在其商店储存更多的无麸质产品,以及推出其自有品牌来迎合这种无麸质趋势。此外,零售连锁店也一直通过各种节日和促销活动来推动无麸质产品的销售。
包装事实公司调查数据(2014年7月-8月)显示,超过1/3的消费者表示其在购买产品时,无麸质/无小麦声称是影响其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在调查前的3个月之内,1/4的受访消费已经购买或使用了无麸质标签产品。
展望未来,无麸质市场预计在短期内会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包装事实预计在2019年无麸质市场销售额将超过20亿美元。推动美国无麸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消费者趋势,包括关于无麸质产品的使用、兴趣和认知;购买无麸质产品的消费群体趋向于地域性增长趋势;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的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更多更优质的无麸质产品易于进入主流零售渠道;该领域越来越多的大型经销商的介入;FDA关于无麸质的定义所颁布的法规将使得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公平。
在报告中,包装事实聚焦于传统的基于谷物类产品展开分析,包含如下门类:咸味零食、薄饼、面条、面包、冷的即食谷物、饼干、烘焙、冷冻面包/面团和面粉。
“无麸质”标签标准,在不同国家而不同
据植提桥媒体了解,目前我国还未实施《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标签要求》,而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未使用含量麸质的谷类加工的食品,麸质含量不大于20mg/kg,可以成为无麸质食品;符合此条件的可在产品标签上注明“无麸质食品”字样,反之,应在食品标签上指出其与麸质有关的真实成分。
美国:
2007年1月,美国FDA提出,将术语“无麸质”界定在食物中麸质含量少于20PPM,以便达到标准的食品生产商使用;同时,FDA还提出了监测食物中这一麸质含量的可靠手段。研究表明,食物中20PPM浓度的麸质含量,不会导致多数(并非所有)Celiac患者出现主要症状或者新发小肠绒毛萎缩。
然而,FDA尚未完成其规定。自2007年以来,该机构已宣布一项计划对无麸质食品标签进行研究,但截至2013年,在无麸质食品标签问题上尚未采取任何进一步行动。
在美国,尽管存在“无麸质”的潜在标准、加上专业制造商消除食品中麸质的努力,标签为“无麸质”的食品仍然很可能含有麸质,尤其是那些麸质含量在20ppm这一建议标准左右徘徊的食品。
21世纪初,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的麸质敏感度为约3ppm,一些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麸质含量小于5 ppm。
欧洲:
在欧洲,制造商遵循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规则,在2008年将“无麸质”标准从200ppm减少至20ppm;在加拿大,“无麸质”食品则必须符合20ppm的标准。
大洋洲: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无麸质”标准。食品必须通过最敏感的商检“麸质阴性”,才有资格贴上“无麸质”标签。有趣的是,在新西兰,当这一严格的规定生效后,已报道的许多celiac患者的健康状况都大大改善,即使在他们出现特别的症状之前。
随着人们对无麸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未来无麸质产品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个地区法规的不断完善,将促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出台相关法规,以使行业更加的标准化的同时能够保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据包装事实公司研究总监大卫表示,零售商通过在其商店储存更多的无麸质产品,以及推出其自有品牌来迎合这种无麸质趋势。此外,零售连锁店也一直通过各种节日和促销活动来推动无麸质产品的销售。
包装事实公司调查数据(2014年7月-8月)显示,超过1/3的消费者表示其在购买产品时,无麸质/无小麦声称是影响其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在调查前的3个月之内,1/4的受访消费已经购买或使用了无麸质标签产品。
展望未来,无麸质市场预计在短期内会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包装事实预计在2019年无麸质市场销售额将超过20亿美元。推动美国无麸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消费者趋势,包括关于无麸质产品的使用、兴趣和认知;购买无麸质产品的消费群体趋向于地域性增长趋势;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的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更多更优质的无麸质产品易于进入主流零售渠道;该领域越来越多的大型经销商的介入;FDA关于无麸质的定义所颁布的法规将使得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公平。
在报告中,包装事实聚焦于传统的基于谷物类产品展开分析,包含如下门类:咸味零食、薄饼、面条、面包、冷的即食谷物、饼干、烘焙、冷冻面包/面团和面粉。
“无麸质”标签标准,在不同国家而不同
据植提桥媒体了解,目前我国还未实施《预包装食品中致敏原成分的标签要求》,而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未使用含量麸质的谷类加工的食品,麸质含量不大于20mg/kg,可以成为无麸质食品;符合此条件的可在产品标签上注明“无麸质食品”字样,反之,应在食品标签上指出其与麸质有关的真实成分。

美国:
2007年1月,美国FDA提出,将术语“无麸质”界定在食物中麸质含量少于20PPM,以便达到标准的食品生产商使用;同时,FDA还提出了监测食物中这一麸质含量的可靠手段。研究表明,食物中20PPM浓度的麸质含量,不会导致多数(并非所有)Celiac患者出现主要症状或者新发小肠绒毛萎缩。
然而,FDA尚未完成其规定。自2007年以来,该机构已宣布一项计划对无麸质食品标签进行研究,但截至2013年,在无麸质食品标签问题上尚未采取任何进一步行动。
在美国,尽管存在“无麸质”的潜在标准、加上专业制造商消除食品中麸质的努力,标签为“无麸质”的食品仍然很可能含有麸质,尤其是那些麸质含量在20ppm这一建议标准左右徘徊的食品。
21世纪初,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的麸质敏感度为约3ppm,一些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麸质含量小于5 ppm。
欧洲:
在欧洲,制造商遵循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规则,在2008年将“无麸质”标准从200ppm减少至20ppm;在加拿大,“无麸质”食品则必须符合20ppm的标准。
大洋洲: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无麸质”标准。食品必须通过最敏感的商检“麸质阴性”,才有资格贴上“无麸质”标签。有趣的是,在新西兰,当这一严格的规定生效后,已报道的许多celiac患者的健康状况都大大改善,即使在他们出现特别的症状之前。
随着人们对无麸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未来无麸质产品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个地区法规的不断完善,将促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出台相关法规,以使行业更加的标准化的同时能够保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最新文章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