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囊化可提高白藜芦醇生物利用度
时间:2010-03-26
浏览数:(67)
关键词:


        我国最新的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微囊化可延缓成分的释放,改善吸收利用。中国南昌大学的研究发现,使用壳聚糖和香草醛混合物将白藜芦醇微囊化后,可减少由于光和热造成的白藜芦醇的损失。而微囊化的白藜芦醇也降低了在胃肠中的释放速度,改善了机体的吸收。研究员表示,白藜芦醇微囊化后更加稳定,释放也受到控制,因而可在机体内更有效的被利用。

        白藜芦醇是一种强力多酚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存在于葡萄和红酒中。它是由著名的“法国悖论”引起的。1992年,法国波多尔大学的Dr Serge  Renaud发现尽管有着类似的高脂肪饮食,但是法国的人的心脏病和肥胖的发生率很低,因而提出了著名的“法国悖论”。2003年,哈佛大学的 David Sinclair和同事们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可激活乙酰化酶1(sirtuin1),能增加酵母菌的寿命,激发了人们对抗衰老产品的兴趣。随后,对线虫、果蝇、鱼和老鼠的研究均表明白藜芦醇可延长寿命。其他的一些研究也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癌、抗炎、心血管保健、抗糖尿病、增强耐久力以及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益处。

        尽管有多种益处,但是白藜芦醇的稳定性、可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的问题限制了它在食品和增补剂中的使用。

        中国的科研人员检测了壳聚糖和香草醛的交联微囊方式的包容性、可溶性以及对白藜芦醇释放控制。结果显示微囊技术使没有问题的,微囊的直径介于53微米至311微米。白藜芦醇的包埋率达到了94%,并具有良好的光热耐受性。
美国微囊领域的专家Maxx Performance Inc的总经理兼CEO Winston Samuels, PhD表示这一方法非常新颖。但是DSM的resVida品牌白藜芦醇全球事业部经理Frank DeJianne则表示体外研究表明微囊化白藜芦醇的利用率有限,但在人体内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明。目前全球成分市场销售的白藜芦醇没有微囊化的产品,终端产品也仅有很少一部分使用了微囊技术。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研究的支持,西方监管当局和消费者均不认同微囊化的白藜芦醇。

       ——本网内容注明出处为“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均属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因信息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联系我们(herbridge@163.com)。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