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次酸抗肝炎的分子机制
时间:2010-01-08
浏览数:(98)
关键词:
        近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张雁云研究组博士生肖意传等研究人员关于中药单体18b甘草次酸对急性肝炎治疗方面的新发现。

        甘草是治疗肝脏炎症性疾病的一种重要的基础中药组分,其有效的活性分子是18b甘草次酸,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和药物创新研发。研究人员发现,18b甘草次酸通过抑制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MIP-1a)而缓解了爆发性肝炎及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在研究应用的Propionibacterium acnes诱导的急性肝炎疾病模型中,18b甘草次酸抑制了MIP-1a的表达,减少了由此引起的外周血CD11c+B220-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的募集及其向肝脏的迁移,进而降低了对肝脏浸润的CD4+ 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并导致炎症性细胞因子如IFN-g和TNF-a等产生的减少,达到了减轻肝脏炎症损伤的效应。深入的机制探讨研究发现,18b甘草次酸是通过降低肝脏Kupffer细胞MyD88的表达,阻止其下游信号通路NF-kB的活化,使Propionibacterium acnes对Kupffer细胞的激活被抑制,MIP-1a产生减少。此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中药单体18b甘草次酸在急性肝炎模型中的抗炎症和保护肝脏作用的分子机制,也发现了对肝脏急性炎症及肝衰竭的可调控靶点,为进一步筛选相关药物和研究靶向治疗新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本网内容注明出处为“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均属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如因信息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联系我们(
herbridge@163.com)。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