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会看青蒿素产业:趋于双向垄断
时间:2007-07-22
浏览数:(1222)
关键词:
三大巨头齐聚成都原料药会
这次原料药三家企业表现得很有意思,首先是桂林南药低调参展:挂靠在全资子公司重庆康乐制药展位下。只在展位的一侧墙壁上挂着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幅宣传单。如果不留意大家都会“一看而过”。而南药此次的参展主要目的却是推广自己的成药,青蒿琥酯片,青蒿琥酯 磺胺多辛片和青蒿琥酯片 阿莫地奎片3种复方用药。桂林南药的负责人表示,不会在国内以代理的形势销售抗疟复方药,可以接受一些贸易商以购买的形势卖给国内外客户。同时南药推出包括以上3种抗疟药在内的,77种片剂、21种胶囊剂、53种注射剂、3种滴眼液、5种其他剂型和23种原料药。药品涵盖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药、抗肿瘤药、抗寄生虫药、抗贫血药、局麻药和消毒防腐药的等几乎全线的临床用药。显示了南药国际市场一路畅通,但并不忽略对国内成药市场的推广和占有的雄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料药中,青蒿素系列品种中只有青蒿琥酯。
华立医药在特展区是一个不大的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华立是临时决定参加此次原料药会,华立此次参展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各家青蒿素生产企业的蒿草来源和生产能力。华立最近的重点因该是在走国际认证路线,所以投放在国内的精力就相对少一些。
广州汉方药业(以下简称广药)相对来说倒是对此次原料药会很有准备,特装区展位分为汉方药业和广州环叶制药2个部分。广药此次参会的主要目的并没有要了解对手的意思,而是把重点放在技术推广上。广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绿色萃取新技术较之现在很多企业汽油法生产青蒿素具有明显优势,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青蒿素的平均收率比旧工艺提高了1.9倍,每公斤的总成本大大降低,全流程提取时间由120小时缩短20小时。这种技术优势目前无人可比。广药生产的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等产品质量稳定。广药以中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中试和产业化为特色。
国内青蒿素的“圈地运动”
青蒿素的三大巨头产能巨大。因此对国内的蒿草以及青蒿素必然有着相当大的需求。3家公司的圈地运动现在已经愈演愈烈。重庆地区的青蒿种植基地,植物提取厂家,中成药生产厂成为3家制药竞相并购的对象
目前桂林南药的产能最大,年需要近百吨的青蒿素原料药。南药的种植基地广泛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而且此次我们采访 桂林南药负责人时获悉,南药现在“胃口”相当大青蒿素的原料越多越好。
华立年产青蒿素60余吨,现居青蒿素产能第二位。华立早因拥有最大的青蒿种植基地而闻名业内。华立的种植基地分布最广,目前仍拥有最大种植面积的“霸主”地位。
广药年产15吨青蒿素,6吨蒿甲醚和6吨青蒿琥酯。广药的青蒿基地也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贵州等地。
南药的“大胃口”,对于国内很多小规模的生产青蒿素厂家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目前国内的很多的小型生产企业以及刚刚参与到青蒿素产业中的生产厂家看好青蒿素的市场却苦于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而且据健康网调查,有关的生产厂家生产的青蒿素如果符合南药的有关要求,南药会给它的很多合作者亮起绿灯。所收购的青蒿素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
青蒿素趋于“双向垄断”局面
南药、华立和广药的圈地运动的最终结果是:使国内青蒿素的流向越来越趋向于集中。青蒿素也属于资源型品种,质优价廉的青蒿原料非我国莫属,制剂成药的生产国内尚无第四家企业出现。
目前国内的很多小型生产厂家仍然也只能是以青蒿素的原料药形势出口,主要客户以比较难对付的印度为主,或者转卖给国内的贸易厂商。由于青蒿素的价格昂贵,需要大批流动资金的运作,这在相当的程度限制了市场成交量。
青蒿制剂成药的出口也只有南药、华立和广药3家企业。抗疟药的国际市场需求量如此之大,尽管是南药,华立和广药也是常常供不应求,最终的趋势,就是国内的青蒿素绝大部分会流向这3家主流企业,这就是青蒿素的“原料垄断”。抗疟药的采购方目前是WHO和非洲一些政府。个人,贸易商几乎无法超越这两道“官方屏障”。这就是青蒿素的“销售垄断性”。
双向垄断的布局,在中国的植提产业界里应该是新生事物,纵观国内的青蒿素产业圈里,有“巨头”,也有“鱼虾”。青蒿素作为中国唯一成功走向国际的天然药物。其在国内的产业布局的形成和走向,意义非常深远。
这次原料药三家企业表现得很有意思,首先是桂林南药低调参展:挂靠在全资子公司重庆康乐制药展位下。只在展位的一侧墙壁上挂着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幅宣传单。如果不留意大家都会“一看而过”。而南药此次的参展主要目的却是推广自己的成药,青蒿琥酯片,青蒿琥酯 磺胺多辛片和青蒿琥酯片 阿莫地奎片3种复方用药。桂林南药的负责人表示,不会在国内以代理的形势销售抗疟复方药,可以接受一些贸易商以购买的形势卖给国内外客户。同时南药推出包括以上3种抗疟药在内的,77种片剂、21种胶囊剂、53种注射剂、3种滴眼液、5种其他剂型和23种原料药。药品涵盖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维生素类药、抗肿瘤药、抗寄生虫药、抗贫血药、局麻药和消毒防腐药的等几乎全线的临床用药。显示了南药国际市场一路畅通,但并不忽略对国内成药市场的推广和占有的雄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料药中,青蒿素系列品种中只有青蒿琥酯。
华立医药在特展区是一个不大的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华立是临时决定参加此次原料药会,华立此次参展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各家青蒿素生产企业的蒿草来源和生产能力。华立最近的重点因该是在走国际认证路线,所以投放在国内的精力就相对少一些。
广州汉方药业(以下简称广药)相对来说倒是对此次原料药会很有准备,特装区展位分为汉方药业和广州环叶制药2个部分。广药此次参会的主要目的并没有要了解对手的意思,而是把重点放在技术推广上。广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绿色萃取新技术较之现在很多企业汽油法生产青蒿素具有明显优势,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青蒿素的平均收率比旧工艺提高了1.9倍,每公斤的总成本大大降低,全流程提取时间由120小时缩短20小时。这种技术优势目前无人可比。广药生产的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等产品质量稳定。广药以中药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中试和产业化为特色。
国内青蒿素的“圈地运动”
青蒿素的三大巨头产能巨大。因此对国内的蒿草以及青蒿素必然有着相当大的需求。3家公司的圈地运动现在已经愈演愈烈。重庆地区的青蒿种植基地,植物提取厂家,中成药生产厂成为3家制药竞相并购的对象
目前桂林南药的产能最大,年需要近百吨的青蒿素原料药。南药的种植基地广泛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而且此次我们采访 桂林南药负责人时获悉,南药现在“胃口”相当大青蒿素的原料越多越好。
华立年产青蒿素60余吨,现居青蒿素产能第二位。华立早因拥有最大的青蒿种植基地而闻名业内。华立的种植基地分布最广,目前仍拥有最大种植面积的“霸主”地位。
广药年产15吨青蒿素,6吨蒿甲醚和6吨青蒿琥酯。广药的青蒿基地也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贵州等地。
南药的“大胃口”,对于国内很多小规模的生产青蒿素厂家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目前国内的很多的小型生产企业以及刚刚参与到青蒿素产业中的生产厂家看好青蒿素的市场却苦于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而且据健康网调查,有关的生产厂家生产的青蒿素如果符合南药的有关要求,南药会给它的很多合作者亮起绿灯。所收购的青蒿素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
青蒿素趋于“双向垄断”局面
南药、华立和广药的圈地运动的最终结果是:使国内青蒿素的流向越来越趋向于集中。青蒿素也属于资源型品种,质优价廉的青蒿原料非我国莫属,制剂成药的生产国内尚无第四家企业出现。
目前国内的很多小型生产厂家仍然也只能是以青蒿素的原料药形势出口,主要客户以比较难对付的印度为主,或者转卖给国内的贸易厂商。由于青蒿素的价格昂贵,需要大批流动资金的运作,这在相当的程度限制了市场成交量。
青蒿制剂成药的出口也只有南药、华立和广药3家企业。抗疟药的国际市场需求量如此之大,尽管是南药,华立和广药也是常常供不应求,最终的趋势,就是国内的青蒿素绝大部分会流向这3家主流企业,这就是青蒿素的“原料垄断”。抗疟药的采购方目前是WHO和非洲一些政府。个人,贸易商几乎无法超越这两道“官方屏障”。这就是青蒿素的“销售垄断性”。
双向垄断的布局,在中国的植提产业界里应该是新生事物,纵观国内的青蒿素产业圈里,有“巨头”,也有“鱼虾”。青蒿素作为中国唯一成功走向国际的天然药物。其在国内的产业布局的形成和走向,意义非常深远。
最新文章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