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科学的“科学档案”1
时间:2008-12-19
浏览数:(178)
关键词:

 


   2008年12月2日“科学时报”以头版提要,二版整版的篇幅发表了‘科学档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维善等讲述一段尘封往事:‘青蒿素结构的测定与全合成经过’,原以为从中可以看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乃至趣闻,可是在在拜读之后却只收获了深深的遗憾。全文在讲述青蒿素的结构测定和全合成时不少场合是违背历史真实的,科学上也存在一些错误,甚至笑话,而在学术道德上也有严重的问题。因此人们会怀疑此文可能未经周维善院士审阅,或者甚而整个叙述不是周维善院士所为。下面我们将这些问题逐段予以分析介绍。

   首先该文在介绍中药青蒿和青蒿植物时就犯了明显的错误,文中附了一张莫明其妙的‘不同种类的青蒿’的图,误导读者以为在这些所谓的青蒿中都含有青蒿素,实际上中药青蒿的原植物原包括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现经研究青蒿中不含青蒿素,仅在黄花蒿的茎叶中含有青蒿素。文中后面提到“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前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其中提到的《五十二病方》是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出土文物;东晋的葛洪是公元后281-340年的人,不是公元前的,在他的《肘后备急方》中已记载了青蒿可以用于治寒热诸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是引用了《肘后备急方》中的记载。这一些可能由于周维善院士并不熟悉中药和植物学而犯的错误,但公开刊登出来,而且登在科学时报上,这就不好了。黄花蒿和《肘后备急方》的青蒿记录页见附图。

   文中用好几段文字由周维善院士介绍了屠呦呦的贡献,但是其中有较多的出入,详情可参考由当年“五二三任务”办公室人员编辑出版的回忆录《迟到的报告》(张剑方主编,羊城晚报出版社,2006年出版)。其实周维善院士对当时的情况并不清楚,但不知为什么如此尽力鼓吹,周维善院士还讲到‘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摄氏60度的温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大家都知道乙醚的沸点是34.6度,能在60度的温度下提取吗?也许这是科学笑话,由此也可见这些鼓吹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大。

   关于青蒿素的结构测定部分在事实上也有很多出入,1974年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同志来上海有机所要求协作时,开始找刘铸晋先生,后转至周维善先生,接受这一任务。由于周先生当时正承担另一军工任务(抗放)方面的工作,他的小组102组在10号楼,所以具体的青蒿素结构测定则请避孕药组(101组)的吴照华先生专职带着北京中药所的倪慕云和后来的刘静明、樊菊芬在1号楼的227-229实验室进行,日常的业务由避孕药组组长陶正娥管理,从组织关系上讲青蒿素的任务也是她接的,根本不存在周维善院士介绍的独立的青蒿素组,所以青蒿素工作中的问题在避孕药组内一些人员也是参与讨论的。青蒿素结构测定中的一个主要困难是无法在15个碳骨架中安排5个氧原子,当时参加的人员都曾经考虑过这可能是一个过氧化合物,但是过氧化合物不稳定的传统概念又否定了这一想法。后来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在1975年4月下旬523任务组的成都会议上,北京药物所于德泉报告了鹰爪素是一个过氧化合物。参加这一会议的上海药物所李英带回这一消息,告诉了吴毓林。在此消息启发下,吴毓林第二天一上班,就在吴照华的227实验室用青蒿素做了一个碘化钠的定性试验,明确了过氧基团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吴照华又用三苯膦的方法作了过氧基团的定量分析,进一步确证了青蒿素是一过氧化合物。因此与周维善院士这次声称的经过: “1975年4月,李英到成都参加全国“五二三项目”中医中药座谈会。在这个会上,梁晓天报告了另一种抗疟药鹰爪素的结构中也有一个M+32峰值,首次宣布这个峰值是一个过氧基团。李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吴毓林,吴毓林又将它告诉周维善。“这时,我们就知道青蒿素中的这个峰也应该是一个过氧基团,并立即开始做实验来证明。”周维善说。”这样的叙述与实际情况是大相庭径的:1, 在会议上报告的是于德泉,不是梁晓天;2, 李英带回来鹰爪素是一个过氧化合物的信息,没有带回来有一个‘M+32’或‘M-32’峰值的信息。奇怪的是周维善院士在文中却三次强调实际上不存在的‘M+32’(质谱中只有‘M-32’)峰, 希望这是周维善院士的口误;3, 事实是定性、定量试验确定青蒿素是过氧化合物后才告诉周维善的。其后才判断‘M-32’的质谱峰是青蒿素脱去一氧分子的碎片,而不是曾认为是脱去一甲醇分子的碎片。由此说明文中一段“为了分析这个M+32峰,我们费了多少脑筋啊!查资料、与同事讨论、与学生讨论。走在路上想,晚上睡觉也在想,有时半夜睡不着,就起来翻书,一直想啊、想啊,头发都想白了。” 也多少只是记者的文学夸张而已。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本网文章仅限交流,请勿转载!如转载,请联系 herbridge@163.com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