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抗虐药市场规范难,不合格药,假药泛滥
时间:2008-09-24
浏览数:(194)
关键词:

 

   今年九月,普林斯顿大学的进化生物科学家Boni带领自己的团队,经过复杂的计算机模型分析方法后,建议尽可能杜绝每个病人都用同样的药物。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小组也曾指出,很多国家的患者总是选择最便宜的抗疟药物,这也提高了服用药物的同一性。为了减少目前最有效青蒿素药物的抗药性,WHO和各国专家都尽可能的做着相关工作,但是非洲市场的药品市场和经济现状实在容不得人乐观。非洲地区国家的相关法规缺失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不发达也是不合格药品和假药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企业研究所调查了在非洲城市出售的195种抗疟药物,有35%不合格药品在被当地患者使用着,要么是有效成分含量不够,要么就是不能很好的溶解。不合格药品不致命,但是会严重干扰抗疟治疗,根据美国企业研究所调查报告显示,不合格抗疟药每年都会造成约为20万例本可以避免的患疟疾死亡。 而且多数不合格药物仅含有青蒿素单一成分,同时含量标准远远不够。


   非洲各国协同WHO进行全国范围的用药普查,通过从医院在售药品和从药店收集药品样品来检测不合格药品。仅在堪培拉在售的抗疟药物就有35%要么是有效成分未达标准要么就是假药。目前不合格药品存在率最高的是肯尼亚,高达38%,乌干达和加纳为35%,卢旺达为33%,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为32%。


   据估计,48%的不合格药品是非洲当地生产制造,32%为亚洲制造,24%来自欧洲地区。亚洲地区假药生产国家主要为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以及泰国和缅甸交界处。中国云南边境也有生产。

 

   非洲地区的假药多是当地使用量最大的药物,如抗疟药,抗结核药物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本网文章仅限交流,请勿转载!如转载,请联系010-51640487 !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