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解读董事长自杀
时间:2008-08-29
浏览数:(280)
关键词:

医药经济报:解读一新制药董事长自杀

 

从一新制药董事长自杀 分析中小药企生存之困 
 

  

    一新董事长自杀,折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

 

    每一届药交会都是药企形象及其产品展示的大好时机,在密密麻麻的参展企业名录中,有众多中小企业的身影,而他们的集体生存状态,亦牵动着行业的心。

 

    不久前,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被发现在办公室自杀,导致其极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一新资金链断裂和经营困难。 而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产业政策的日趋严格以及市场环境更为严峻,民营中小药企的生存变得愈发艰难。

 

    经营困难董事长自杀

 

    资料显示,一新制药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从事中西药制剂及天然药物制剂研制、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位列国家中成药50强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中西药制剂、原料药、植物提取物和保健品。药品类别多是治疗感冒咳嗽等常见病,其中“一新小儿喜食糖浆”等在上世纪末一度成为明星品牌,其年销售额大约7000万~9000万元。

 

    “但因感冒药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大打价格战,利润被大大压缩。加上近两年国家宏观调控,招标、限价等要求都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金华兰溪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一新制药出口产品集中在原料药和植物提取物,这些高度受制于原材料供应的产品类别近年来利润空间更加收紧。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郑亚津自杀的导火索源自一新去年投入近5000万元开发的植物提物新项目。该植物提取物是从烟叶中提取合成的辅酶Q10,去年一新投资建设兰溪经济开发区新厂房以前,辅酶Q10出口能给一新带来每年3000万元的收入。但去年以来,原材料大幅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原因导致一新巨亏,资金链断裂,银行又来追债。为筹集流动资金,郑亚津向当地几家民间“投资公司”借了数千万元,加上还欠着职工的筹资款1200万元,浙江一新一时间债台高筑。

 

    8月13日,郑亚津被公司员工发现在办公室自缢身亡,经兰溪公安部门初步侦查,确定系自杀,死亡时间为12日晚。

 

    康恩贝介入一新重组?

 

    “目前兰溪市政府决定,不对浙江一新进行破产处理而是对其重组,目前有几家药企在进行接触。”25日,兰溪市业界一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让同行来接收一新,是当地政府和一新董事会一致的决定。

 

    “从初步的财务报表来看,一新总资产约1亿元,负债1.3亿元,从账面上看,亏损不是很严重,几千万的亏损额,对于康恩贝来说算不了什么。而且,一新的产品还不错,只要不负债,管理得好,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康恩贝目前可能已经介入一新重组,连续多天内部一直在开会讨论,但方案还没有出来。记者在21日曾拨通康恩贝集团一高管的手机,但其以忙碌为由拒绝采访。而近两年来,康恩贝着重进行内部整合,对外相当低调。

 

    “半年前,郑亚津就找过我们,想将一新无条件转让,但当时我们认为,一新的负债率还是太高了,而且盘子铺得太泛。现在郑自杀了,一新重组变得复杂,但通过政府的介入,由我们公司来重组一新这个结局应该是郑生前希望看到的。”康恩贝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中小药企生存维艰

 

    事实上,一新制药的遭遇折射出目前占据整个医药行业80%以上的中小药企所面临的普遍困境。

 

    医药分析人士谢高峰指出:“销售难于突破是最普遍的困境。中小药企守不住医院终端,零售终端没有门进,第三终端的人海战术又无法启动。”以往中小药企生存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将随着产业的进一步洗牌而改变。拥有好品种的中小企业要么被大企业并购,要么自己发展很好,但更多的中小企业陷于同质化竞争的泥淖,销售多年始终徘徊在1亿元以内。

 

    此外,融资困难一直是中小药企发展的难题。就郑亚津自杀事件记者还了解到,面对经营困境,除了卖企业,郑也想过推一新上市,并一直在积极筹划,但是国内企业上市门槛较高,针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板的推出也没有进展。现在国家实施货币从紧政策,浙江不少企业家调侃自己正遭遇“4把刀子和1根绳子”的困扰,“4把刀子”是指原材料价格猛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激增和外贸困境,“1根绳子”是指信贷收紧,企业主拿着这根绳子一筹莫展。

 

    “中小药企最好的出路是被兼并。但前提是必须产品有特色,或者管理有特色。”浙江一位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医药行业资本运作的强大,这种兼并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整理)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