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国际化需“知本”(一)
时间:2008-07-03
浏览数:(250)
关键词:

 
 
 
    近年来,世界植物药的销售额正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这对在中医药方面拥有大量独特资源的中国而言,是绝好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据最新统计,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而我国中药制剂年出口额仅在1亿美元左右,占其中的3%~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每年天然植物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并以每年二至三倍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外企的中药研发势头有增无减,导致中药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种种迹象给我们敲响了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警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70多家公司和40多个研究机构正在从事天然药物的新药开发。美国已开始进行中药复方与制剂的临床试验,德国则打算在现行医疗保险法中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俄罗斯、瑞士等国家亦看好中药。

 

    目前,日本厚生省批准的210个汉方制剂的处方主要来自中国中医典籍,其生产原料75%从中国进口,但日本中药产品在国际中药制剂市场却占有80%的份额;韩国所占的份额也达了10%。这些国家从我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药后再行精加工,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并高价行销全球,其中包括反销中国。

 

    不久前,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瑞士诺华公司在上海宣布,在已经投入200万美元的基础上,将再投入150万美元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展开为期3年的中药提取物研究;德国马博士大药厂也表示,其用于治疗便秘的植物药已正式抢滩中国;日本大幸药品株式会社也将其汉方药新剂型强力推向华南市场……

 

    外企热衷中药研发

 

    没有专利保护,被仿制也就在所难免。当外国人用高科技手段突破中药的技术难关后,必将长驱直入。业内人士担忧,中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弄不好连现有的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

 

    多年前我们就已有沉痛的教训,青蒿素被国外一家企业根据我们的科研论文进行结构改造并抢先申请了专利,年出口额达2亿~3亿美元;日本在中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江苏地道的传统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银杏目前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共有68件,其中外国人申请的虽然只有4件,但几乎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而这些教训仅仅是冰山一角。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使得我国中药痛失市场先机。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中药其疗效,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并且很多中药都是作为秘方存在,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却说不清楚。

 

    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专利保护时不我待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内的许多中药企业也都在加快中药研发进程。如白云山中药厂为抢占抗生素限价后的中药抗生素市场,一举投入6000万元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中药消炎实验室;不久前,三九企业集团规划投资7.2亿余元,建立三九现代中医中药产业化研究开发基地项目,推进中医药研发的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三九企业集团还通过收购日本东亚制药登陆日本,从而让本土中药跻身国际主流市场。

 

    知识产权无疑是民族中药产业面对挑战时必须紧紧抓住的利器,这已成为业内共识。中医药知识产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多个方面。专家指出,中医药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时向进入国提出专利申请,在真正意义上保护自身的国际市场利益。同时,中医药产品应打造驰名品牌,敢于和国际上的名牌较量。


  在全球“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今天,以草本植物为重要原料或添加物的产品一个接一个应运而生。在中国,金圣、王老吉、田七、金嗓子,这些品牌能在市场一炮而红,长荣不衰,奥秘正可从其产品的草本化定位中找到准确答案。

 

  草本文化掀起全球大潮

 

  在工业污染日甚一日、全球环境令人堪忧的今天,人们已逐渐意识到必须通过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来保护自己,他们开始注意自己可能使用的产品是不是健康的、安全的、放心的,符合不符合环保的绿色要求。“崇尚天然、回归自然”,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了当今的全球时尚,而人们对工业产品中那些化学合成的成分则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警觉和排斥。这种潮流所开创的产业,给全球商界都带来巨大的商机。

 

  一些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因此开始了对天然草本植物的全面研究,从中提取含有有效成份的各种物质,包括药用性物质和一般功能性物质。而中国则在这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在我们周围,天然草本植物不仅是草本药(植物药)的主要原料,也被广泛添加于营养补充剂、保健食品、化妆品以及烟草制品等。这种以草本提取物为主要原料或重要添加物的产品,药类的叫做“草本药”,非药类的统称为“草本化产品”。随着许多全球性知名企业对草本产品研发的热情投入,草本药和草本化产品日渐增多也日渐受宠,一个前景看好的草本产业正在迅速形成,一种颇具魅力的草本文化也日渐深入人心,大有席卷全球之势。

 

  在全球,草本产业已经多年来都保持着较大的增幅,市场也在快速的增长和成熟。在全球市场,草本药物年销售已达到300多亿美元,草本化妆品年销售也超过160亿美元,且都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全球对天然草本原料产品的需求更是以70%的增长率在逐年递增。在欧盟,草本药市场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已经快过化学药品市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40亿人在使用草本药治病,预计今后5-10年全球草本产品的销售额将高达2000-3000亿美元。全球草本应用最多的依次为美国、欧洲(其中德国、法国尤为活跃)、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和巴西。美国虽然是全球最后一个认可草本药的国家,但它的草本提取物的消耗量却占到全球的60%以上,而有草本使用传统的中国还只占到3-5%。

 

  在中国,草本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渊源,只是习惯上被叫做“本草文化”罢了。“本草”一词,是中药的统称。中药被称为本草,是因为“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故记载中药的书籍,自古即今称本草。可见,中国的“本草”并不限指“草本”类药物,“草本”也不尽是中国的“本草”。中国是本草文化的发祥地,拥有长达3000多年的本草应用经验。在中国经济多年高位运行的推动下,本草文化在不断创新,对更多草本植物展开研究及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草本化产品一个接一个应运而生。本草文化犹如一朵瑰丽的东方之花,正在大放异彩。在新兴的草本文化的世界大潮中,中国无疑最有发言权,最具影响力。

 

  中国企业发掘草本文化的商业价值,也显得是那么的驾轻就熟,不乏大获成功的典型案例。金圣和王老吉、田七、金嗓子,就是我国草本化产品在不同产品领域的代表性品牌。

未完待续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小秦整理)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