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产业暂处低谷
从2006年中期以来,受产能过剩的影响,青蒿素原料的价格从最高的7000元/公斤下降到目前的2000元/公斤;而且,世卫组织2006年初宣布停用只含青蒿素的单方药,这也使得整个青蒿素产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直接影响到了华立药业的业绩。
华立药业是国内最大的青蒿素生产企业之一,具备最大年产70吨能力的青蒿素生产能力。它的优势在于其对青蒿素领域的专注,这一点是诺华等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诺华的产品线非常多,青蒿素并不是重点产品)。一方面,华立拥有从种植到原料药到成品制剂的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它的青蒿素产品研发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也非常强。公司已经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方抗疟药“科泰复”,目前已经在非洲完成约20个国家的注册,正在进行国际PQ认证,并有望于2007年进入世卫组织的公立市场采购目录。
除了青蒿素之外,华立药业在紫杉醇原料药领域也具有优势,占据了国内紫杉醇原料药市场70%左右的份额,但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而且受到了降价因素的影响,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紫杉醇美国FDA认证,力图开拓海外市场。
青蒿素市场目前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洗礼,但2008年或2009年有望走出低谷。从供给来看,受市场环境影响,很多种植户已经不再种植青蒿,大多中小企业2007年也停止了生产;而从需求来看,2008年,世卫组织将全面停用奎宁等化学抗疟药,复方抗疟药将填补化学药和单方药的市场份额。因此,随着复方抗疟药市场的逐渐成熟,青蒿素产业也将逐渐回暖。不过,由于竞争因素将持续存在,尚难以判断这一回暖的速度。
华立药业竞争状况分析
华立自2000年介入青蒿素领域以来,致力于整合国内原来散而乱的青蒿素资源,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子培育、产业化种植、原料提取、研究开发、成药制剂的制造、国际营销等,并已经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其竞争优势体现在:
(1)原料药种植优势。
华立的青蒿种植基地主要位于重庆武陵山区和湖南吉首地区。以重庆武陵山区为例,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青蒿的生长,其分布面积和含量居全国之首,年蕴藏量可达2000吨,而且其青蒿资源品质非常好,青蒿素平均含量为6‰,最高为9‰,最低为4‰。2003年,华立药业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1.3万亩的青蒿种植基地。
(2)制剂产品优势。
在单方抗疟药停止使用后,公司及时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复方抗疟药“科泰复”,目前已正式进入非洲市场,目前,“科泰复”已经在非洲完成约20个国家的注册,并有望在2007年内进入世卫组织的公立市场采购目录。从生产能力和资格上,华立药业也做好了准备。子公司重庆华立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已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GMP现场认证,浙江华立南湖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线已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GMP认证,北碚制药基地也正在申请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GMP认证。这些都使 华立药业具备了符合国际认证资格的药品生产能力。
(3)销售能力优势。
在商业渠道层面上,华立药业的抗疟药和国际知名公司处于同一规模上,是中国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供应商。公司在非洲和欧洲都拥有自己独立的销售队伍,其中,非洲销售公司的人员约300人(以本地化策略为主,90%是当地员工)。这支销售队伍经过多年的国际市场拓展,已经基本构建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并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市场的、具有国际营销操作经验的人才,这在国内的青蒿素生产企业中是独一无二的。目前,公司的销售渠道已经覆盖了非洲所有重点市场,其中在东非私立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位,在西非私立市场占有率为第二。这一销售队伍也为公司其他产品的出口奠定了基础。如公司未来计划将其普药出口作为一个发展重点,之前与欧洲签定1.2亿颗阿莫西林的OEM生产定单,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成熟销售平台的结果。
然而,由于抗疟药70%的市场集中在公立市场(世卫组织、政府、基金的采购),而在这一市场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其特殊性,华立药业还无法与诺华等跨国医药企业竞争。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基金2005年对华的2亿美元采购订单中,诺华所占比例超过50%。
而且,由于不熟悉联合国采购规则,我国医药企业以往通常只是药物原料的制造基地,极少加入到联合国的供应商系统。在抗疟药领域,联合国采购的由中国制造的药品大多是通过丹麦、瑞士、法国甚至印度、越南等国的贸易商购买,绝大部分的市场利润都被他人收入囊中,国外大企业以联合国供应商的身份获得了最终的利益。之前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口的青蒿素类药品不到1000万美元,不到国际抗疟药整体市场容量的1%。
当然,这一趋势也在得到改变。华立药业已经意识到,走成品制剂出口之路成为国内企业的必然选择。只有从原料商上升为供应商,才能分食国际采购的巨额订单。华立药业目前已经在积极推进“科泰复”在欧盟和世卫组织的注册。此外,公司通过直接在非洲、欧洲等国家设立营销机构,开始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华立药业虽然已经在国内企业中处于领先,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如何尽快进入国际主流采购渠道,分享这一大块蛋糕,才是企业真正成熟壮大的标志。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