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复星,华立三足鼎立之势分析
时间:2007-12-18
浏览数:(488)
关键词: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前三季度全国青蒿类成品制剂出口总额约4000万美元,出口额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桂林南药、北京诺华和北京华立,但并未透露各企业的具体出口额。此前,诺华制药一直位居全球青蒿类抗疟药供应的头把交椅,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的采购额中,诺华约占据了80%左右的份额。

 

  诺华中国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这一数据时表示,事实上,诺华青蒿素制剂的生产大部分都在美国,北京诺华的生产和出口只占到全球供应量约10%。而美国方面是直接从昆明制药和浙江医药处采购原料,因此,这部分原料出口并不会算在北京诺华名下。

 

  "目前从公立和私立两块市场上来看,诺华依然是老大,而我们也估计,1~9月份可能并不是产品出货的高峰期,到今年年底,北京诺华的出口量应该还是会排在桂林南药前面。"复星医药副总裁严啸华向记者坦言。

 

  据严啸华估计,到今年年底,桂林南药的青蒿类成品出口额将达到1500万~1600万美元,比去年增长近400万美元。但其也表示,事实上诺华的全球供应量仍然远超过桂林南药,"应该是成倍高于我们。"

 

    复星医药副总裁严啸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北京诺华,诺华还在海外设厂,总体来看,诺华在全球的供应量仍然远超过桂林南药。但桂林南药青蒿素药品的生产也在快速提高,去年超过了1200万,今年的增长肯定能超过30%。据了解,目前青蒿素药品的销售渠道主要由公立市场和私立市场两部分组成,公立市场占据整个销售渠道的80%以上,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多边市场采购和各国政府的双边市场采购。

 

   桂林南药今年青蒿素药品的新增量主要来自于公立市场,双边市场采购量增长明显。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非洲仍然是青蒿药品出口的最大市场,今年前三季度非洲市场的出口额达到2171.4万元,同比增长119.8%。严啸华表示,非洲每年对青蒿药品的需求量高达10亿人份,全球近几年内用于治疗疟疾的费用都以数亿美元计算,而最终的供应量还要取决于全球公益组织基金提供的资金量,对于青蒿药品未来的市场前景,严啸华相当看好。他表示,一方面在技术上,青蒿素的植物提取仍然是治疗疟疾最有效的途径,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替代的药品;另一方面,我国具有种植青蒿的特殊地理优势,在非洲种植的青蒿已经发现变异,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有序地组织生产和供应青蒿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由于国内诸多农民、企业纷纷加入到青蒿草种植、青蒿素提炼、制剂生产等产业链中,造成青蒿素市场发展混乱,今年以来青蒿素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由最高8000元/公斤跌至最低1300元/公斤。对此,严啸华表示,桂林南药自身拥有青蒿草种植基地,为公司提供原料药,旗下江山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青蒿素,其供应商的资格也是经过世界卫生组织审批通过的,这不仅保障公司青蒿药品生产的需要,也确保了质量的稳定性。虽然国内青蒿素价格波动并为对桂林南药产生影响,严啸华仍对目前青蒿市场的无序竞争感到担忧,他呼吁管理层能够早日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市场秩序。

 

    北京华立负责华立药业的国际销售,包括私立市场,因为华立在非洲地区开展和推广青蒿素抗疟制剂的历史都长于目前国内任何一家企业,因此,该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在非洲还是相当成功的。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