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药物开发进展
时间:2007-08-30
浏览数:(559)
关键词:

  我国在药用海洋生物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海洋药材和海洋中成药研究开发方面,一直是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据不完全统计,从60年代至今,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的以海洋生物为主的海洋中成药品种至少也有几十种,例如“美舌藻驱蛔片”、“珍珠层注射液”、“珍珠层粉”、“五海咳喘片”、“鱼肝油”、“新生油”等,但都不属于一、二类新药。在生化技术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仍然是落后于国外。国内真正开展海洋药物活性物质研究及新药开发工作,实际上是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正式提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药物》的提案,而被国家科委和卫生部采纳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可是在这些年来,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从海洋生物体内提取具有活性作用的有效物质,经批准生产开发的药品及保健品大约有:“胶性骨化醇钙”、“6-硫代鸟嘌呤(6-FG)”、“脱氧核甘酸”、“藻酸双酯钠针、片剂”、“海洋活性钙”、“海王金牡蛎”、“廿二碳六烯酸(DHA)”和“益胃素”等。在对各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中,已发现许多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例如,山东海洋药物研究所,还有南海海洋研究所从褐藻提取得到的“褐藻淀粉硫酸酯”,经动物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和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的改善,并能对抗心肌坏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上海东海制药厂合作,从鱼肝中提取得到“鱼肝油酸钠(sodium Morrhuate)”,经药理的动物试验及临床试用,证明它对心血管作用尤佳,并能增强免疫功能和具有止血作用;沈阳药科大学也从鲸鲨软骨提取出一种“酸性粘多糖(6-硫酸软骨素)”,经药理试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风湿作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中山大学合作,从一种海藻中提取得到一种低分子多糖,经药理试验已证明它具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和对神经系统具有明显镇静作用。除此之外,国内的研究还发现不少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初步药理试验,已发现它们各显示不同的药理作用,如抗癌、抗菌、抗病毒、抗老年痴呆症、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神经系统疾病等作用。有些新化合物再经进一步研究将有希望成为一、二类海洋新药。

山东规划开发海洋药物

  由山东省计划委员会等单位联合编制的、把发展海洋药物列为重点涉海工业建设工程的《“海上山东”开发建设规划》,目前印发全省各市地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
  《规划》确定,海洋药物要以提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重点,发展新一代海洋药物和保健产品。开发生产高效低副作用的抗肿瘤类、抗菌类、维生素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型药物;努力开发海参、海星、海胆、扇贝、牡蛎等系列保健药品;培植海马、河豚等海洋生物药材药源。依托青岛、威海现有企业,组建海洋药物集团公司,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生产和出口基地。采用新技术,利用海藻、鱼油、鱼骨等海产品,大力发展的低盐、低糖、强化营养、增加食品中微量元素为方向的海洋保健食品。到2000年,全省海洋医药保健产品产值达到15亿元。《规划》强调:为适应加快海上山东跨世纪建设的要求,一要加大海洋开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投资,省和沿海各市地都要增加用于海洋开发的投资;对经济效益好、还款能力台的海洋开发项目实行优惠政策、倾斜投资;大力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用制,在海洋药物等优势行业及海洋工程建设、高新技术开发等领域选择一批骨干企业,优先安排发行股票,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海洋开发。二要扩大海洋经济对外开放。采取优惠政策,更大规模地引进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国外大商社、大财团的资金;鼓励外商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引进海洋生物新品种、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改造提高海洋传统产业。三是搞好科研工作,提高队伍素质。在海洋科技人才的管理上,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建立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制定平等竞争用人政策;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等重大技术;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选派优秀人员到国外、省外国进修,加快现有海洋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大力引进海洋开发急需的专业人才。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