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科技发展现状 (四)
时间:2007-07-22
浏览数:(1278)
关键词:
(3)日本:日本是世界上除中国以外,系统地完成了汉方药制剂生产的国家。日本约用15年时间完成了汉方药制剂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结果大大提高了汉方药制剂的质量,汉方药制剂的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汉方药制剂从原来的《一般用汉方药制剂》发展到《医疗用汉方药制剂》,允许在《国民健康保险》中支付有关费用,并开始大规模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日本政府排除众议,承认汉方药制剂的组方合理性和疗效(但仅限于张仲景时代的210种中药经典方剂);内服制剂只承认浸膏制剂;日本政府出面组织研究,实行“官、产、学结合”,选择典型的汉方药制剂,从保证稳定的质量要求出发,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研究,总结经验,制定有关规定《汉方GMP》。
日本中药生产已全面实施GMP,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日本于上世纪70年代末亦将中药制成提取物进行应用,同样也以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控制。2004年我国对日本出口提取物4142万美元,是我国提取物的第二大出口国。
(4)其他:以各大洲来看,亚洲地区的提取物出口增长最快,比2003年增长39.73%,超过北美地区成为目前最大的出口地,2004年对亚洲提取物出口达到8866万美元。其中对韩国的出口值得注意,2004年,我国向韩国出口提取物达到创记录的1408万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51.7%。以下依次为北美洲,7128万美元;欧洲,4847万美元;拉丁美洲,794万美元;大洋洲,458万美元;非洲,211万美元。
1.3 技术现状
植物提取物行业目前在植化技术和活性或指标成分的检测技术方面都有较强的能力,许多中药制药企业及科研单位也参与提取物的技术开发。
1.3.1工艺技术
(1)通用工艺:提取(热回流提取、索氏提取、渗漉、冷浸)、浓缩(薄膜浓缩、减压浓缩)、蒸馏(水蒸气蒸馏、真空蒸馏)、萃取、分离(离心、过滤)、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等方面的设备及操作技术都已常规化,已为大多数提取物企业所掌握。
(2)新工艺: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工业色谱层析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已在我国提取物行业广泛应用。利用这些技术提供了大豆异黄酮、银杏叶提取物、人参皂苷、白藜芦醇、紫杉醇、石杉碱甲、加兰他敏、豆甾醇、茄尼醇等重要的保健食品或医药原料。另外、膜分离技术在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发挥了作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进行番茄红素的提取,目前华北制药已成为重要的番茄红素生产企业。
(3)转化工艺:提取物企业利用化学转化或生物转化技术生产的精细植物化学品也越来越多。如利用废次烟叶生产的茄尼醇就可以通过化学转化技术生产重要的食品、药品原料辅酶Q10,通过生物转化生产白藜芦醇(如酶解)。
(4)限量物质处理工艺:我国植物提取物企业目前在处理提取物中的限量化学物质的工艺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有一定成绩,某些提取物产品中受关注较多的有机氯类农残,多环芳烃类物质都能达到美国及欧盟等的限量要求,甚至我国也有提取物企业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二恶英。
1.3.2 检测技术
我国提取物企业在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技术方面已相当成熟,而且为客户提供产品分析方法和有关分析数据已经成为提取物企业必要的服务内容。目前在提取物行业使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法和气相色谱法。
(1)样品前处理:供试样品的制备也是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含量极微的环境有害物质,样品的制备技术更为重要。我国提取物行业目前使用较多的样品提取技术主要有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样品净化技术则已开始应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提取物样品进行净化处理。目前,提取物企业也开始注意分析方法的简便、精确和快速。超声波提取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快速,而且提取充分,在提取物行业已经很好得到普及。固相萃取技术也是这样一种用途广泛而且越来越受欢迎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采用高效、高选择性的固定相,能显著减少溶剂的用量,简化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可很好的消除样品中杂质成分对检测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很好的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该方法在美国环保署(EPA)发布的很多检测方法中都有应用。
我国提取物企业也开始应用该项技术。有机氯类农残的检测原来采用磺化技术进行净化,净化效果无法满足要求,而后使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净化,可以在一次进样中对很多被测对象进行定量[5]。
(2)标准对照品及标准对照物质:国家十•五期间专门资助用于检测的源于中药的标准对照品制备的项目。但其供应及获得还是相当缺乏。为节省资金和避免缺乏,许多提取物企业选择利用对照品的同时采用标准对照样,然后用对照样控制相对质量,也不失为可取的办法,但标准对照样的主要目的还是为控制综合质量而准备的。
(3)分析检测方法:高效液相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检测技术,通过与紫外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的配合使用可对几乎所有被测对象进行定性定量工作。一般而言,只要对紫外光有响应就都可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大多数植物活性成分都对紫外有响应,因此,紫外检测在是高效液相检测中是应用最广的方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在示差折光检测器不能满足很多检测要求的背景下开发的,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的应用解决了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内酯类成分、一些提取物中的皂苷类成分和甾体类成分的检测。荧光是二次光源,在受激发后产生,荧光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在对微量成分的检测中有很好的应用,目前荧光检测器在多环芳烃类物质的检测中应用较多。高效液相方法总体来说操作方便,结果重现性较好,是提取物企业必须要掌握的检测技术。
其它,如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快速,在对有效部位进行整体表达时经常用此方法;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芳香类化合物和农残,溶剂残留的检测,目前一般提取物企业不太重视气相色谱的使用,这是个误区。另外,原子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及ICP-MS(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重金属。对于单个成分的检测也逐渐被提取物企业熟悉。至于微生物检测、提取物的理化测试等检测设备及技术都已成为提取物企业的常规检测项目。
日本中药生产已全面实施GMP,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日本于上世纪70年代末亦将中药制成提取物进行应用,同样也以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控制。2004年我国对日本出口提取物4142万美元,是我国提取物的第二大出口国。
(4)其他:以各大洲来看,亚洲地区的提取物出口增长最快,比2003年增长39.73%,超过北美地区成为目前最大的出口地,2004年对亚洲提取物出口达到8866万美元。其中对韩国的出口值得注意,2004年,我国向韩国出口提取物达到创记录的1408万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51.7%。以下依次为北美洲,7128万美元;欧洲,4847万美元;拉丁美洲,794万美元;大洋洲,458万美元;非洲,211万美元。
1.3 技术现状
植物提取物行业目前在植化技术和活性或指标成分的检测技术方面都有较强的能力,许多中药制药企业及科研单位也参与提取物的技术开发。
1.3.1工艺技术
(1)通用工艺:提取(热回流提取、索氏提取、渗漉、冷浸)、浓缩(薄膜浓缩、减压浓缩)、蒸馏(水蒸气蒸馏、真空蒸馏)、萃取、分离(离心、过滤)、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等方面的设备及操作技术都已常规化,已为大多数提取物企业所掌握。
(2)新工艺: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工业色谱层析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已在我国提取物行业广泛应用。利用这些技术提供了大豆异黄酮、银杏叶提取物、人参皂苷、白藜芦醇、紫杉醇、石杉碱甲、加兰他敏、豆甾醇、茄尼醇等重要的保健食品或医药原料。另外、膜分离技术在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发挥了作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进行番茄红素的提取,目前华北制药已成为重要的番茄红素生产企业。
(3)转化工艺:提取物企业利用化学转化或生物转化技术生产的精细植物化学品也越来越多。如利用废次烟叶生产的茄尼醇就可以通过化学转化技术生产重要的食品、药品原料辅酶Q10,通过生物转化生产白藜芦醇(如酶解)。
(4)限量物质处理工艺:我国植物提取物企业目前在处理提取物中的限量化学物质的工艺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有一定成绩,某些提取物产品中受关注较多的有机氯类农残,多环芳烃类物质都能达到美国及欧盟等的限量要求,甚至我国也有提取物企业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二恶英。
1.3.2 检测技术
我国提取物企业在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技术方面已相当成熟,而且为客户提供产品分析方法和有关分析数据已经成为提取物企业必要的服务内容。目前在提取物行业使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法和气相色谱法。
(1)样品前处理:供试样品的制备也是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含量极微的环境有害物质,样品的制备技术更为重要。我国提取物行业目前使用较多的样品提取技术主要有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样品净化技术则已开始应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提取物样品进行净化处理。目前,提取物企业也开始注意分析方法的简便、精确和快速。超声波提取法由于其操作简便、快速,而且提取充分,在提取物行业已经很好得到普及。固相萃取技术也是这样一种用途广泛而且越来越受欢迎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采用高效、高选择性的固定相,能显著减少溶剂的用量,简化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可很好的消除样品中杂质成分对检测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很好的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该方法在美国环保署(EPA)发布的很多检测方法中都有应用。
我国提取物企业也开始应用该项技术。有机氯类农残的检测原来采用磺化技术进行净化,净化效果无法满足要求,而后使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净化,可以在一次进样中对很多被测对象进行定量[5]。
(2)标准对照品及标准对照物质:国家十•五期间专门资助用于检测的源于中药的标准对照品制备的项目。但其供应及获得还是相当缺乏。为节省资金和避免缺乏,许多提取物企业选择利用对照品的同时采用标准对照样,然后用对照样控制相对质量,也不失为可取的办法,但标准对照样的主要目的还是为控制综合质量而准备的。
(3)分析检测方法:高效液相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检测技术,通过与紫外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的配合使用可对几乎所有被测对象进行定性定量工作。一般而言,只要对紫外光有响应就都可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大多数植物活性成分都对紫外有响应,因此,紫外检测在是高效液相检测中是应用最广的方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在示差折光检测器不能满足很多检测要求的背景下开发的,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的应用解决了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内酯类成分、一些提取物中的皂苷类成分和甾体类成分的检测。荧光是二次光源,在受激发后产生,荧光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在对微量成分的检测中有很好的应用,目前荧光检测器在多环芳烃类物质的检测中应用较多。高效液相方法总体来说操作方便,结果重现性较好,是提取物企业必须要掌握的检测技术。
其它,如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快速,在对有效部位进行整体表达时经常用此方法;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芳香类化合物和农残,溶剂残留的检测,目前一般提取物企业不太重视气相色谱的使用,这是个误区。另外,原子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及ICP-MS(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重金属。对于单个成分的检测也逐渐被提取物企业熟悉。至于微生物检测、提取物的理化测试等检测设备及技术都已成为提取物企业的常规检测项目。
最新文章
- 营养健康全产业链展示汇聚!10月AAES2022等你闪耀深圳
- 媒体合作推文|8大奖项结果,150+创新品牌共同见证,第四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重磅揭晓!
- 【全新起航】AAES2022与时代共生——活下来,赢未来!
- FFNS2022倒计时15天!伊利、福建亲亲、无限极、和黄健宝确认参会,最新日程来啦
- 益生菌细分领域的黄金时代,SYNFORU®为你打造从头到脚360度的呵护
- 【思考·洞察】六月寄语:说说产业里“陆地粮”和“海洋粮”的认知差
- 精密发酵技术,植物肉市场的关键“突破”
- 植提桥
- 最新!FFNS2022延期至6月30日举办,品牌商免费参会,先到先得!
- 数据报告,Z世代对肉类替代品兴趣高,植物基的机会在冷冻、零食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