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市场反观中国食品添加剂
时间:2007-07-12
浏览数:(2048)
关键词:

  柠檬酸

    全世界柠檬酸的年需求量大致为90万一100万吨左右。据推测,其中中国生产的柠檬酸产品约为20万一30万吨。世界五大柠檬酸生产公司是:泰特于拉伊尔、尤戈蓬拉瓦、DSM、ADM及卡基尔。中国产的柠檬酸可以对上述五大公司的生产起到补充作用。
    早先中国柠檬酸生产公司有30多家,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核算的经济性恶化等多种原因导致近20多家公司惨遭淘汰,目前仅剩下产能在2万吨以上,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十几家公司。 这几年柠檬酸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欧美国家的一些大生产公司采取价格上涨10%--50%的措施来应对这种窘势。中国的柠檬酸生产公司面临着国内增值税 (VAT)上涨、停发生产出口奖励金以及原辅料供应不足等实际问题和经济核算问题,也必须提价10%--15%,因此弥补成本核算空缺的呼声和要求甚大。目前中国柠檬酸生产厂家输入欧美各国市场的柠檬酸价格已采取调整后的新价格。输向日本的产品处于提价可能性和市场反应的试探阶段,但调价是早晚的事。这样一来,使得日本数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的柠檬酸交易市场,由世界较低的价格状态立即呈现为上涨走势。
    日本柠檬市场的年需要量大约为3.7万吨(包括柠檬酸 盐类),其中从中国输入的柠檬酸约占六成。从主要商贸渠道看,中国柠檬酸产品的价格上调10%以上的可能性极大。这种上涨幅度由市场内部吸收,不影响行市交易价格是非常困难的。中国柠檬酸的平均发货单价为每吨800美元左右,今后这个单价超过900美元的可能性很大。
    通过把中国产品重新精制后制造成柠檬酸各种盐类,再重换新包装在日本市场销售,这也是中国产柠檬酸在日本市场输入量增加的背景原因 之一。

    维生素C 

     在国际市场对VC大约9万吨的需求中,中国四大VC生产公司的生产能力可以超过5万吨,可确保5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中国VC产品的参与,在1996年前后国际市场形成了由日本武田药品公司、瑞士罗氏公司和德国梅尔克公司等制药公司为主导构成的VC世界极大品牌与中国产品之间的市场对决和价格竞争,结果VC的价格下跌了50%。此后,德国梅尔克公司于2001年 宣布撤出VC竞争市场,显示了制药公司集中资金财力从事新药开发的医药事业的明显动向。从此,VC的生产事业从BASF 和DSM公司等制药公司转变成 由化学工业公司经营和运作的 新形势。
    但是,就是事态的新发展——生产公司方面的大改变,造成了市场需求的不平衡,也是造成最近数年间世界VC行市价格急剧上涨的重要原因。现在中国VC四大公司的产量:东北制药公司产量15,000吨;江苏江山制药公司的15,000吨,石家庄第一制药公司的14,000吨及石家庄维尔康公司的10,000 吨,总计生产量达54,000吨。 由于各家公司均增添了设备,提高了生产能力,因此目前的总产量可以达到7万吨以上。世界 VC市场以年率3%--4%的速度增长。现在由于中国生产公司增加设备,产量也倍增,使得世界上几大VC大公司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经济收益,而中国公司也在为了企业效益而投资增加设备,提高产品品质,从耐口大市场份额,这无疑会造成世界级大公司和中国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 “优胜劣汰”。
    另一方面,从日本VC输入量看,2003年1--8月为:英国 139吨,比上年减少了1.051吨: 德国558吨,比上年减少了439 吨;与此输入量大幅度减少相比,美国451吨,增加了369吨;中国 2.432吨,增加了1.234吨;两者均增加很多,确保了日本市场的需求。
    尤其是中国输入的维生素 C,从4月以后急剧增多,4--6 月为t.600吨,超过上年同期的 输入量1000吨的记录。这就是市场上作为“销售商品”定点收 购量要比中国产品经营量多的真实情况。从2003年初以来,完全是卖方市场的日本市场遭遇 “冷夏”等不利天气,造成市场 VC需要量减少,形成一种以高品质名牌产品为主体卖方市场同 时并存和混杂品牌共同存在的局面,但是从狭缝中仔细观察着市 场发展动向的中国产品经营者 们,千方进计应付新情况而喘息 挣扎也是实情。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结果是:市场上采买定点商品(指中国还存在某种缺陷的VC产品) 的还不少见。主要原因是,在7--8月对VC需求比上年减少10%;而中国VC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超过名牌产品的地方, 因此世界上已有中国VC取代名 牌VC的趋向。此外,还存在一个交易中的信用问题。中国VC 产品在日本还保存有500吨以上的库存量,有一定的贸易便利条件。因此,呈现沉静化的中国 VC市场,还会再次出现人气上升的变化。对于今年的情况很难 预见。大体上每年10月1日为中国公司定期检修设备时间,产量降低,届时欧洲市场交易较活跃,日本市场明显稍差。
    由于中国产品大量输入日本,从巡视日本部分库存量发现,今年以后的市场动向存在悬念。据推测,欧美市场依然是10美元侮公斤以上的高价位。

    山梨酸

    虽然,中国的山梨酸在需求持续减少的日本市场上 影响还不太大,但是日本以外的世界添加剂市场,中国产山梨酸在价格方面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加.
    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形成攻势于2--3年前。更早的时候中国产品质量和供应上的不稳定使得客户甚感麻烦,但从2000年 前后起中国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产品在美国为中心的市场上不断发展,据资料显示在美国已占有接近60%的市场份额。
    随着价格较为低廉的中国产品在市场上的兴起,世界交易相对有些下降,紧接着价格竞争日趋激烈。这个价格竞争的起端还是中国公司。在中国有南通醋酸化工厂(江苏省)、盐城市金路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王龙集团余姚市食品添加剂厂和山东瑞普生化有限公司等四家大公司生产山梨酸,同时新参与山梨酸市场的企业很多,因而刺激了各家大公司着手进行价格竞争的准备工作。这样中国生产公司之间展开的价格竞争,燃起了世界市场价格竞争烽火,使国际山梨酸市场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
    现在,中国山梨酸产品已经形成每公斤2美元左右的低价位。世界交易市场也受中国产品低价位的影响而同样低价到每公斤3美元左右的历史低值。近年来,中国山梨酸价格对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大,目前正在改变世界市场的形势。

    甘氨酸

    以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为背景,中国产甘氨酸在配制咸菜类食品味质方面的市场供求量正在增加,并同持有很大市场份额的欧洲产品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日本的甘氨酸用于家常菜等防腐用途上的影响力甚强,而中国产品这方面的市场所占份额很小。
    但是,中国产品在市场价格上的影响确实很大。现在,日本国内交易市甘某氨酸的行市价 已经被中国产品硬拉强拖,末端价格已跌落到每公斤600--700 日元。而中国产甘氨酸的行市价格更低,每公斤大约只有400日元左右,处于持续亏本的状态。
    中国公司为了打开这种不利状态和局面,从2004年起采取统一、品牌、名称等措施作为对策。通过统一品牌名称,提高了产品品质,也增加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还从依赖于价格竞争力的不良销售中摆脱出来。如果这种进步的动向得到巩固和坚持执行,预计中国产品除价格以外的影响力还会不断增大,这种新动向已经构成对日本公司的威胁,引起日本国内公司的警觉。

    甜菊苷(甜叶菊) 甜叶菊

     是南美陆地上野生的一种菊科植物,多年生。很早以前,当地土著居民就开始将甜叶菊的叶子晒干后同马黛茶等—样用作调节甜味用的材料。日本是最早开始开发甜菊苷甜味剂的,那是1971 年,当时在北海道农林试验场工作的科研人员住田哲也氏从巴西的植物研究所取得种子,并展开研究。以后,在日本开展了有关甜叶菊的农学、化学、食品学和医学等各种专业领域研究和开发,最终取得了成果:农业栽培生产及甜味成分的提取和精制加工和工业化生产均取得成功,成为日本开发的一种新甜味剂。现已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与台湾地区,包括最早的栽培地南美大陆在内的国家都已成功的投入工业化生产。目前,甜菊苷在价格和品质管理方面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中国已经发展成为甜菊苷主要原产国,除了供应本国市场使用以外,还输出供应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
    甜叶菊在原叶市场上由于是天然物,受到气候或其他相关环节的影响较大,因此市场会因为收获量的情况——丰产或歉收而遭遇较大的偏差。 例如2003年正好遇到“受病遭灾年”,甜叶菊提取物的行市价格立即显现高涨态势。甜叶菊原叶市场在最近数年间由于库存积压过量,种植面积作了调整,因此走上了一条原叶和提取制品下滑的“麻烦多事之路”,种甜叶菊的农家甚至出现远离栽种的情况。而且,就在调整种植的那几 年,人们正在预测市场有合适价格的(2003年7—8月)主产地中国北部的河南省和安徽省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中部的山东省遭遇干旱灾害,结果导致原叶供应窘迫,情况大变。由于受灾情况比较严重,新旧材料加在一起也只有2500---3000 吨,而世界市场需求量高达 7000--8000吨, 其中中国 2500—3000吨、韩国2500吨、 日本1700吨、美国几十吨。因为现状是原叶供应受阻,于是提取物产品价格成倍增加—— 大约超过40美元的价格(中国 工业生产方提出的价格),这种价格暴涨是受气候灾害很大影响的结果,受到相当的关注。
    在中国不光是甜叶菊栽种, 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也或多或少有类似现象。一旦农家发现“有高经济效益的作物”,就“一窝蜂”地争相种植,不管市场需求数量地过剩生产。结果导致产品价格下滑。同时卖不出价钱的作物农家自然不愿意再种它,很自然地转种其他有竞争价格的作物。现在不少栽种甜叶菊的农家·已转种玉米、稻米和棉花等市场性好的经济作物。按正常情况下农家栽种甜叶菊原叶的成本核算,原叶的适当交易价应该是7—8元 (每公斤)。如硬加入异常情况的交易价格当然达不到农家栽种时的目标,这是目前的实际情况。与其他竞争作物相比较,相同的平均面积甜叶菊收益只有50%左右,于是农家就产生了“远离甜叶菊种植,转向有竞争力的其他作物”的意向和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日本依赖于中国的甜叶菊原料稳定供给已经是个很大的课题,需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然后设法解决。首先,农家缺乏种植的意愿问题是以没有适当合理的交易价格为前提的。 因此采取的解决办法是:日本甜菊苷公司先后为了稳定供给而向中国提取工厂方进行交涉,对下 期甜叶菊种植面积和支付种子的情况要把握和调控好,必须避免价格急剧高涨和下滑情况,同时增加口同栽种农家签署合约,使之成为合约栽种甜叶菊的农户,从 而保证了需求平衡的市场体制,创建了甜菊苷甜味剂平衡的市场 环境。这也代表着中国甜菊苷生产和市场的一大进步。

    辣椒色素

     属于类胡萝卜素色素的辣椒色素在朝鲜式酸辣白菜制品以及饮料、糕点甜食、沙拉调味汁和面包粉等食品生产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辣椒色素在西班牙和摩洛哥等欧洲国家建有比较完善的生产体制。现在,与南非和印度等国家一起,中国产辣椒色素在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按照日本供给辣椒色素的色价换标,辣椒色素的世界市场规模为380吨左右,其中中国辣椒色素占20%强。以埃基托种为主体的中国产辣椒色素的红色明显突出,很强,因此同黄色系的西班牙和南非产辣椒色素联用,作为红色补色用的情况多。 吸光比高的西班牙等国家辣椒ORP同吸光比低的辣椒色素和中国产辣椒色素配合联用的成本上优点明显而被广泛采用。中国 产辣椒色素同作为同样用途的印度产辣椒色素经常发生竞争。但产地近的供给较为圆滑顺利,因此现在中国产辣椒色素处于市场竞争的有利和优势,这是现实情况。近年来,中国国内由于采用超I临界脱臭处理,使得辣椒色素ORP的比例增加,品质上正在取得实实在在的提高。

                  (植物提取产业信息网) 


 

最新文章
推荐企业
Back to top

个人用户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入
关闭